2月中旬的一天,大多数人依然还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中,在距离湘潭800多公里的杭州高铁站出口处,一位身材偏瘦、戴副眼镜、身着湘电蓝工服的中年人提着行李,行色匆匆。
他就是陈静,湘电股份电机事业部质量部外检班班长,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
2009年起,陈静就担任了事业部外部配套产品质量监造代表,从工业发电机到海上风力发电机,这些重点产品生产背后都有他挥洒的汗水,他的足迹也因此遍布大半个中国。
这次来杭他是负责重点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监造。把行李放到临时住处,来不及休整,他拿着图纸迅速赶往制造工厂。
来到现场,展现在陈静面前的是一个笨重的锻件,像一对放大了很多倍的合起来的铜镲。他必须指导工作者把它加工成符合要求的部件,赋予它“生命”。关键尺寸公差只有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在图纸上写这个数字很简单,但要用设备加工出来就不容易了。因为部件重达600多公斤,加工余量少,周身无孔,吊带无落脚点,就连吊运上车床都困难重重。
面对层层考验,陈静稳打稳扎。材料进行理化检测是第一步,各项性能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重头戏”——金加工。由于该部件将安装在电机上高速旋转,必须一次成型,不容许任何焊接。他组织金工线工作者开“诸葛亮会”,广泛听取意见,并根据自己多年监造工作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最优加工方案。为了确保工件加工到最理想状态,陈静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甚至在夹装上也做了文章。工作者大多是和陈静打过交道的老熟人,对陈静非常信赖,知道他做事严谨细致,不仅懂图纸,也懂金加工,是个真正的内行。
转眼,20多天过去了,陈静依然蹲守在杭州现场,部件在他关注而坚定的目光中,慢慢打磨得精细、精细、更精细……
1
END
1
编 辑|姜 波
供 稿|贺志丹 刘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