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搜索
关 键 词:
       
所属分类:
排序方式:
  
  •  
    • 湖北大悟:风力发电助力碳中和
    •  
    • 吉电股份最新公告:拟引进碳中和基金对吉林吉电增资增资金额不超亿元
      • 吉电股份公告,公司拟引进碳中和基金对吉林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增资金额不超过15.5亿元;增资后,碳中和基金对吉林吉电持股不超过49.35%。公司董事长为才延福。才延福先生:1963年10月出生,汉族,中国国籍,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部主任、中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法定代表人。现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党委书记。本文由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公开数据汇总整理,不构成投资意见或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阅读全文 2023-02-11 20:25
    •  
    • 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
      • 中新网1月28日电 今日,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仪式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内举行,北京绿色交易所向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颁发了碳中和证书。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局长刘力、城市运行局局长段青松、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以及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等参加颁发仪式。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据悉,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是集可再生能源、智微网、智慧水务、绿色农业和运动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可感知、可思考、可执行的绿色园区生态
      • 阅读全文 2023-02-11 20:16
    •  
    • 碳达峰碳中和对天然气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储能)
      •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根据意见,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在国家坚持低碳零碳政策的长期约束下,电采暖(电加热采暖)以其
      • 阅读全文 2023-02-11 20:11
    •  
    • 光伏(下):光伏产业链哪些环节更有价值(光伏产业与碳中和)
      •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辅材:光伏行业景气,带动辅材需求光伏步入平价时代。过去光伏行业发展缺乏内生增长动力,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显 著高于其他能源,因此光伏终端装机需求依赖于补贴政策,当补贴退坡速度大于产业链成本 下降速度时,例如 2018 年中国“531”时,需求量就会快速下降。伴随光伏产业链整体降本 增效,光伏发电投资成本逐步下降、经济性逐步提升。2021 年,根据 CPIA 数据,我国地面 光伏电站初始投资成本约 4.15 元/W,其中组件成本约占 46%,我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 初始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55
    •  
    • 十年来首提“积极发展”,核电搭上“碳中和”的快车,“十四五”投资额有望达亿
      • 财联社(上海,研究员 周辰)讯,今日早盘核电板块集体高开,随后一度快速冲高。南风股份、兰石重装、台海核电、中国核建涨停,科新机电、中广核技、沃尔核材等集体走高。消息面,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为近十年来首次。有业内人士表示,核电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将有望受益。十年来首提“积极发展” “十四五”期间投资额有望达7000亿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1年重点工作里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碳中和的坏处(一文看懂碳中和)
      •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本文系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博研商学院、深圳企联等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第四期内容,7月15日上午,刘科院士围绕“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做了演讲。以下内容根据刘科院士的演讲录音整理,经刘科本人审订。)(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碳中和挣钱(碳中和怎样赚钱)
      • 最近,在抱团股失去往日荣光的时候,有一个概念板块成为热炒对象,那就是“碳中和”。“碳中和”也是两会重点议题,从环保、工业到金融领域,“碳中和”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实际上,这仅仅是个开始,“碳中和”将在接下来40年里主导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彻底改变我们生产和消费的方式。本期视频我们从三个部分来聚焦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离我们有多远?“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1)首先我们来介绍下什么是碳中和。中和就是互相抵消,“碳中和”简单理解就是,把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说出我国实施碳中和的主力能源(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 编辑 | 国际能源网4月28日,在北京“没有空谈煤油控”系列沙龙上北大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康俊杰提出“十四五”期间,核电装机容量将新增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前不久,在首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主旨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未来五年我国核电的运行规模将超过法国,跻身世界第二。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的规模有望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那么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未来十几年的核电“大跃进”将会带来那些风口呢?中国核电很先进,也很落后目前中国核电的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直击业绩会|核电行业乘“碳中和”东风中国广核:已做好准备具备每年至个项目开工条件
      • 财联社(深圳,记者 丁蓉)讯,“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很低,2020年全国累计核电发电量为3662亿千瓦时,仅占全国发电量的4.8%,低于世界约10%左右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们认为在国家‘十四五’及更长时间里,核电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 3月19日,中国广核(003816.SZ)网上业绩发布会举行,公司董事长杨长利在会上表示。随着核电被纳入碳达峰相关工作范畴进行布局,核电产业再次受到关注,中国广核作为“国内核电龙头”吸引了投资者目光。在此次业绩发布会上,公司管理层介绍,“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全国人大代表刘巍:发展核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选项
      • 新华网北京3月9日(记者杨静)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发展核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选项。核电是未来新增非化石能源中最具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缓地球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环境,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兑现我国减排承诺。核电应在30·60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会期间,对于能源领域代表委员来说,30·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德国弃核改用风电,我国为了碳中和,或需将核电站数量再提高十倍
      • 10年前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事故,从此反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如今,德国要在两年内关闭所有核电站,美国已经很久没有新的核电站建成,就连核电占比达70%的法国,也表示要降低核电规模。以无污染、零排放和印钞机著称的核电,就要走到穷途末路了吗?人马君的答案是大写的NO!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2020年我国核电机组数量已达49台又要低碳又要弃核,看似美好实则不通在很多人的眼中,核电就不该存在,因为所有核电站都有可能发生核事故,造成放射性泄漏,而产生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核电是碳中和概念吗(碳中和核电)
      •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最近,有一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即碳中和。碳中和是什么,适合不适合核电,未来会有什么发展,核电行业对碳中和的影响是什么。今天不妨来一谈核电里的“碳中和”。碳中和,是什么?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简单来说,就是你产生了多少“碳”量,就要通过某些方式来削减或者消除这些“碳”量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自身“零排放”。碳中和的概念并不是近年才产生,实际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9:46
    •  
    • 碳中和”目标下,光伏电站成香饽饽,谁纷至沓来?谁卖出离场?
      • 每经记者:朱成祥 一路向东,再折向南,驶过十几公里人迹罕至的地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湛蓝色。 这是位于江苏响水三圩盐场的光伏电站,淡蓝的天空下,光伏面板一片接着一片,如荷叶般在水面上排列着,场面十分壮观。位于江苏响水三圩盐场的光伏电站 图片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7:10
    •  
    • 碳中和|氢能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不可或缺
      • [微风]氢能作为二次能源不可或缺,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碳中和”需更政策的大力度支持。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将加快氢能、碳捕获等新技术在能源供应方面的应用,或需要推动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成为一次能源主体,加快提高电气化率。​[微风]我国近9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领域,发展绿色能源需求体系迫在眉睫。所以,能源产业加快“低碳、零碳”步伐是我国能否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碳中和”意味着中国的能源系统必须向着更清洁、更安全、更经济的能源结构转型。​更清洁: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将成为一次性能源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7:09
    •  
    • 南方电网迎“风”而上 助力广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近日,在广东珠海三角岛桂山二期风电场,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简称“广东电网”)自主研制的8兆瓦级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一体化测试平台正式启动现场测试工作,预计5月底完成平台首个海上风电机组并网测试。测试平台将从源头上严格把控新能源高质量并网,有力支持广东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规模化发展。将海上风电发展作为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春分时节,广东阳江、珠海、汕头等地区沿海多个海上风电工地已在紧锣密鼓施工当中。自2020年初至今年2月底,广东累计投产海上风电113.2万千瓦,开工建设规模超800万千瓦,预计到2030年,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7:07
    •  
    • 能源大省的“双面碳中和”之路
      • 2022年7月24日,山西朔州,右玉县国家电投甘泉山风电场,电力工人在九十多米高空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检修作业。 (视觉中国/图)中国正迈入“双碳时代”,未来40年内,各省的发展路径将被这只时代之手彻底改写。广东和山西,是观察“双碳时代”的两个绝佳样本,二者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都是煤电大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火力装机规模排在全国第三,山西省排在全国第六。制定了相似的新能源目标——到2025年,广东与山西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均将达到50%左右。硬币的另一面,广东是全国经济领头羊,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7:03
    •  
    • 十年大计碳中和:储能,不得不提的火电灵活性改造(中)
      • 最近琐事很多,每每要写文章的时候总是静不下来,系列文章搁置了好久。在上一篇系列文章中,提到了破解目前能源紧张的三个要点,引用如下:加快火电机组建设,即使建而不用,也要在关键时刻能够作为基础电源。加快火电灵活性改造,让更多的存量和新增电站具有调峰能力。改善火电企业盈利水平,让血亏多年的火电企业有能力开发新能源。今天的系列文章就来谈谈第二点,即火电灵活性改造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两个问题。什么是灵活性改造?关于灵活性改造,没有找到非常权威的定义,大家基本上认可的灵活性改造定义是:电力系统为了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7:02
    •  
    • 碳中和”带来的机遇(碳中和带来70万亿绿色投资)
      • 人能不能够效仿自然的办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呢?可以。化石能源时代变成可再生能源时代,化石要从燃料变成材料的时代,材料要是循环利用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发展能耗非常小,产值非常高,性能非常高的产业。假如碳中和实现以后,中国就永远的摆脱了我们资源不足的制约。碳排放背景下石油的出路在哪?我觉得最重要的抓手还是因为石油要从燃料变成材料,我们现在已经有这种技术的发展,告诉我们完全可以用光伏或者风电,我们就可以发电,那么这样的话它的成本已经跟火电接近了。假如我们真正能实现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而不用火电了,我们电价又可以做得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6:59
    •  
    • 碳中和”最强分支!水、火、核电面临价值重构,仍在年估值低位,机构密切调研
      • 前情回顾:周二文章《又是“碳交易”!逆市大涨中的“千亿野望”,会是“泡泡”吗?》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碳交易”的基本市场逻辑,简单来说,这个概念并非“空中楼阁”,是个实打实能够产生增量收入的前景,因此对新能源发电会是个潜在的大利好。今天我们脱水研报小组,继续为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看电力板块和稀土板块的情况。本文要点:1、电力行业:电力板块再次发力,逆市领涨,长源电力(000966)、华银电力(600744)等多股涨停,板块内普涨!值得留意的是,经过一轮上涨,电力板块仍处于5年估值低位、多股近1个月已获机构密
      • 阅读全文 2023-02-11 16:59
    •  
     
    相关搜索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