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辅材:光伏行业景气,带动辅材需求光伏步入平价时代。
过去光伏行业发展缺乏内生增长动力,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显 著高于其他能源,因此光伏终端装机需求依赖于补贴政策,当补贴退坡速度大于产业链成本 下降速度时,例如 2018 年中国“531”时,需求量就会快速下降。
伴随光伏产业链整体降本 增效,光伏发电投资成本逐步下降、经济性逐步提升。
2021 年,根据 CPIA 数据,我国地面 光伏电站初始投资成本约 4.15 元/W,其中组件成本约占 46%,我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 初始投资成本为 3.74 元/W,其中组件成本约占 50%。
未来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逐步落地,供 不应求状况改善,上游原材料带来的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以及硅片大尺寸化、N 型电池 提高转化效率等新的技术趋势带来的降本效果,未来组件环节的成本还有一定下降空间。
针对我国光伏电站的平准发电成本(LCOE),根据 CPIA 测算,2021 年,全投资模型下地 面光伏电站在 1800/1500/1200 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 LCOE 分别为 0.21、0.25、0.31 元/ 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 LCOE 分别为 0.19、0.22、0.28 元/千瓦时,与全国各地区 0.28-0.45 元/千瓦时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相比,光伏发电已充分具备经济性。
我们预计未来 光伏发电 LCOE 有望随着初始投资、运维等环节的优化而进一步下降。
中国光伏发电量占比还较低,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目前,我国发电的主要形式包括火力、水力、核能、风力和光伏, 其中火力发电占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 12 月,我国总发电量约 7234 亿 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占 75%,同比下降 3pct,光伏发电占 2.0%,同比上升 0.6pct。
国内分布式光伏受益于多重利好,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与集中式光伏项目相比,分布式光 伏具有收益率高、可开发资源多、就地消纳等优势。
2021 年国内分布式新增光伏装机达 29.28GW,同增 88.7%,占全部新增的比例达 53%,创历史新高。
其发展的驱动力包括:1) “整县推进”政策:2021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整县推进”政策,鼓励各 地区以整县为单位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并在接入电网时“应接尽接”、设计方案 时“宜建尽建”,从而吸引大量央国企作为投资方参与其中。
2) 地方补贴:在国补退坡后,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光照、电价等因素,仍然对分布式光 伏发放补贴。
例如,2021 年 12 月,浙江省柯桥区发布《关于柯桥区整区屋顶分布式 光伏开发试点实施方案的公示》,在 2021 年 1 月 1 日到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针 对符合要求的分布式光伏,根据实际发电量按每千瓦时 0.25 元对项目业主进行补助, 有效增益项目盈利。
3) 工商业企业稳定用电需求: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指出要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企 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最低占比。
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作为绿色电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