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核工院 十年砺剑,树“南南合作”新典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3   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2215
核心提示:上海核工院:十年砺剑,树“南南合作”新典范!

小伙伴们,你知道我国第一个出口核电工程、

被中巴双方誉为“南南合作”典范的项目在哪里吗

这么重要的项目,

其实是Designed by 国家电投啦!

这个项目前几天还荣获了2016年中国电力科技奖~!

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16年11月15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颁发2016年中国电力科技奖,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简称“上海核工院”)申报的“恰希玛核电二期工程的设计研究及创新”(简称“C-2”)成果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也是该奖项设立“核电与新能源组”以来第一个荣获一等奖的核电项目。



30万千瓦级核电

自主品牌整体技术再升级


  • 2000年,C-2项目启动设计研发。2011年5月,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商业化运行。由此,项目工程比计划提前111天竣工投产。



11年的收获,上海核工院在C-2项目上的设计研究和创新,受到了中巴双方的一致肯定。

  • 2011年福岛事故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评估C-2项目,认为其可应对地震和洪水,甚至是大坝决堤引发洪灾这样最坏的可能性。

  • 2014年,C-2项目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鉴定,他们认为,C-2项目的设计研究和创新,已经在工程中得到了实践和验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2016年11月,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就C-2项目运行情况致函上海核工院。巴方在函件中提到 “恰希玛核电厂2号机组(C-2)近几年来运行性能优异,到2016年11月18日,有望实现连续运行300天。”


而这一目标

也已然圆满实现


C-2项目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自主设计、制造、建设能力达到了新水平。30万千瓦核电站的核电安全设计技术达到了“二代加”标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电站技术品牌又上了一个台阶。



目前,C-2项目已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与成果,其中发表科技论文34篇、形成技术秘密29项、获得18项科技成果奖项。


两个国际“首次”

技术创新再掀高潮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柴尔沙漠的西北部,气候条件恶劣的沙漠边缘地区,坐落在高地下水位、沙软土地基上平稳运行的C-2电站,成功实践着项目技术创新的点滴。


“同期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对C-2项目技术创新的最好释义。尤其是创新应用的“概率安全评价系统应用、最终热阱冷却塔设计、内陆核电厂闭式冷却循环、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等关键技术,更是达到同期实际工程的国际领先水平。


概率安全分析(简称“PSA”),是上海核工院在国际上首次全面采用的技术,它改进与平衡了核电安全系统设计,首次实际应用于核电工程。在以往的核电站系统安全分析中,难以确定出具体的安全风险,更不易对事故发展的潜在原因和事故发展的可能进程进行分析研究。


C-2项目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实现了一、二、三级PSA技术的分析评价方法和分析软件的集成创新,并首次于新建核电工程设计中成功应用。 


C-2项目采用的PSA技术,通过引入风险概论的方式比较和度量危险大小和发生可能性,对核电厂作出分析评估。而这,也是国际上在新建核电站中首次采取的创新技术,又一个里程碑的意义。


根据PSA结果对严重事故序列进行筛选,分析严重事故序列,上海核工院提出了缓解严重事故的总体对策——增大二次侧水装量、稳压器和安全壳自由空间容积和主蒸汽管道增设蒸汽释放阀。


不仅于此,上海核工院针对可能事故,制定了专项缓解措施,采用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消除严重事故下安全壳的氢气燃爆风险;反应堆冷停堆及主泵停运下的联锁设计,防止非均匀硼稀释……这些较为完整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都是国际上首次在新建核电厂中的应用。


完善纵深防御体系、增强抵抗基准事故能力 ,是C-2项目创新上的又一亮点。


在离家六千多公里的土地上,这一群年轻的中国核电人——上海核工院的核电技术人员们,在为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项目默默地奋斗着,为巴基斯坦的能源安全挥洒着汗水,为中巴友谊的事业奉献着青春。


同时,他们更是在追寻着中巴合作的典范。收获着终身难忘的友情、巩固了无坚不摧的巴中情。目前,上海核工院承担的工作主要是3、4号新建机组施工和调试的技术支持,以及1、2号机组部分系统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常驻现场设计代表人数有十多位。


 “兄弟同心 南南合作”恰希玛核电项目建设精神,将一直在中巴两国延续!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