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哪些地方已经实现了“碳中和”,实现“碳中和”难在哪里?我们又将如何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新的机遇?
请注意,接下来将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继续按今天的体量排放的话,80年后全球变暖导致的的生态危机可能比发生一次核大战还要恶劣。或许你还不知道,我国2019年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位列世界第一。排名第2、第3、第4的美国、欧盟、印度加在一起,才和中国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降低碳排放关键看大国,主动走碳中和的道路完全顺应全球主流发展方向。也就是说,“碳中和”是必须的。
此外,我国现有能源消费结构模式,煤炭进口量居世界第一,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很高,石油需求70%以上靠国外进口,很容易受到世界能源价格飙升带来的负面影响。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非化石能源过度,对能源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真不是,有两个国家已经实现“碳中和”了,它们分别是亚洲的不丹和南美洲的苏里南。这两个国家有一个特点,就是森林覆盖率极高,苏里南达到了夸张的95%,不丹是74%。
种树的确可以减少碳排放,但是效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例如,一个成年男子平均每天产生733克二氧化碳,一年产生约270千克的二氧化碳。假如我们种树来吸收二氧化碳,一棵树龄10年的大树一年能吸收多少呢?答案是22千克。更别说地球上还饲养着大量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牲畜了,实现“碳中和”很难单纯靠种树实现。
当然不是,实现“碳中和”还得靠技术。首先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减少煤炭的使用。这就需要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这些你肯定不陌生,咱们就不多说了。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捕捉二氧化碳,然后埋起来。这听起来很神奇吧,冰岛的一家发电厂已经开始行动了。具体做法就是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让它与水和硫化氢混合,形成碳酸化合物,然后注入地下400-800米深的多孔玄武岩中。玄武岩会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固态碳酸盐矿物。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会有更多减少和捕捉二氧化碳的新方法出现,这也会大大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风电的装机容量可能是现在的十几倍,而太阳能装机容量会是现在的几十倍。所有的燃油车,都将退出历史。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比现在翻一番。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不再靠天吃饭,能源变成了可以不断优化、持续迭代、持续制造的资源。
回顾历史,英国兴于煤炭,美国崛起于油气。碳中和时代,抢占清洁能源制高点的机会就出现在我们这代人面前,加油吧,我们是意气风发的润电人!
作者 人力资源部-任伟
编辑 办公室-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