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陕京四线天然气管道张家口市支线开工
8月10日,陕京四线天然气管道张家口市支线项目在河北涿鹿县张家堡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供气可覆盖所有张家口地区冬奥会驻地及场馆,对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张家口市支线项目总投资12.6亿元,设计年输气量32亿立方米,总长173.7公里,由6条支线组成。其中怀安支线、怀来支线、下花园支线、应张联络线项目计划在今年10月具备投产条件。陕京四线天然气管道起自陕西靖边,途经陕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四地,是西部进口中亚天然气和国产天然气输送的重要通道,是“西气东输”战略通道的延伸。陕京四线天然气管道最大日输气能力达到8571万方,有效保障华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的同时,提高冬季调峰供气的能力。
好消息:我国首套水下应急封井器在深水海试成功
中国海油8月11日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水下应急封井器在海南深水海域海试成功,它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深水油气应急装备研制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制造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井喷失控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最为严重的事故。由于油气勘探开发作业开展环境比陆地复杂,因此在井喷失控事故处置方面面临的挑战更大,对特殊处置手段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由中国海油集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套水下应急封井器整体重量超130吨,工作水深可达3000米。通过海试真实模拟深海应急救援情景,共进行功能测试13项,压力测试3项,载荷测试3项,验证了水下应急封井器在运输、组装、地面测试、海上部署、下放安装、水下测试、装置回收等阶段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该装置在海洋严苛工况条件下使用的实际性能满足需求。 我国首套水下应急封井器将储备在我国沿海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后勤保障基地,使用成本较国外同类型设备低40%,在应急响应时间上具有巨大优势,为高效处置国内海洋油气井喷紧急事故提供了可靠的装备保障。
消息:四川南江一液化天然气罐车侧翻坠江
8月11日5时40分,四川省巴中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位于巴中市南江县上两镇往光雾山方向1公里处,一辆LNG(液化天然气)罐车发生侧翻,坠落到南江河边的乱石滩中,2名驾驶员受伤。接到报警后,消防指挥中心立即调派南江县秀水大街消防救援站、光雾山专职队、南江县专职队、将军大道特勤站前往处置,支队全勤指挥部也立即出动,共计9车42人。6时23分,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侦查并询问得知该车驾驶员满载20.5吨的LNG罐车在弯道处侧翻坠入南江河里。虽然河水流量较小,但是,罐车在坠落翻滚过程中,车头严重变形,罐体前部受损,有轻微泄漏,罐体后底部接触河水,罐内压力0.25Mpa,罐体未发现结霜。目前,消防指战员正在紧急处置中。
消息:中国船舶成功交接巴基斯坦SAPT二期工程发电机组
历时26个月,中国船舶集团七一一所承接的巴基斯坦SAPT二期工程发电机组于近日成功交接,标志着七一一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轮储能柴油发电机组 (自带储能黑科技,突发情况不断电) 成功实现了首个海外工程应用。该项目意在解决集装箱港口孤岛电站面对岸桥等大功率冲击负荷导致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其核心装置是七一一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轮储能柴油发电机组。飞轮储能发电机组技术是在常规柴油发电机组中科学地增加大惯量飞轮储能系统,提高电站承受突变负载的能力,使发电机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该项目机组历时3天完成机组负荷试验。其中,一期、二期机组并网运行联调试验一次性完成,7种发电机组运行组合下的10组测试内容各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消息:俄2021年原油及天然气凝析液产量将超5亿吨
据俄新社当地时间10日报道,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巴维尔·索罗金当天表示,俄罗斯2021年的原油及天然气凝析液的产量有望达到5.12亿吨左右,其中2.2亿至2.3亿吨将用于出口。索罗金说,俄罗斯的油气产量主要取决于欧佩克+(石油输出国及世界主要产油国)协议的变化。但是俄能源部预计,由于开采速度加快,2021年的实际产量将比预期高600万吨。此外,俄能源部官员还表示,俄罗斯将在未来15至20年保持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与此同时,欧洲对俄罗斯原油的需求将减少,亚洲将增加。
消息:日本拟修改法律允许放射性核废物出口
据日本共同社8月10日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相梶山弘志在记者会上表示,政府拟修改出口相关规定,以便将来能够委托国外公司处理报废核电站时产生的大型放射性废物。日本现有法律禁止核废物出口。根据国际条约,原则上放射性废物由产生国家处理。日本《外汇及外国贸易法》规定,禁止出口放射性废物。即使其他国家同意,并认可日本出口,按日本国内法,原则上也禁止。目前日本政府正在考虑调整《外汇及外国贸易法》。梶山弘志称:“为顺利推动报废核电站工作,我们考虑做出必要调整。”梶山弘志还表示,可出口核废物包括蒸汽发生器、给水加热器和核废料运输贮存容器这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