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1.2公里)投运仪式在沪举行,标志着这一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域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解决窄通道大容量输电难题,有助于消除负荷热点地区的供电“卡脖子”现象。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仪式并宣布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和国家电网总经理张智刚为上海超导制造业创新中心揭牌,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致辞。党委副书记、总裁刘平参加。
该示范工程由上海国际超导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历时三年攻坚完成。国际超导由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奥盛集团,输配电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缆所超导科研团队的合伙企业宗锦能源公司共同组建而成。
一条35千伏超导电缆相当于传统220千伏电缆的输送容量,可以替代4至6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较以往可节省70%的地下管廊空间。这种传输效能和空间经济性上的显著优势,使得超导电缆适用于将大容量电能直接输送到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
35千伏公里级
超导电缆工程
当前,全球范围内超导输电技术的研发方兴未艾。近15年来,上海持续支持高温超导研发和产业化,科技、产业部门接力推进,形成了从超导材料到电缆集成的核心能力,成为国内超导电缆产业链最齐全的城市。在超导产业培育过程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导向,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特色园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政策组合拳,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了超导产业从材料开发、材料检测、应用开发、技术攻关、应用验证和需求反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闭环,形成了团队激励合理、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研发应用协同紧密的新兴产业培育市场化机制。
未来,将继续致力为上海加快超导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拓展超导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导产业发展集聚地。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