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最美风行者丨我是国产化吊具“设计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3   来源:上海电气风电集团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931
核心提示:最美风行者丨我是国产化吊具“设计师”

“最美风行者”代表了电气风电人的整体风气面貌,展现出“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专业态度,更完美体现了“至臻至诚、行远不殆”的企业价值观。“人物”栏目带大家一起见证“最美风行者”的故事。


2021年海上抢装行将收尾,不禁让风电行业广大从业者忆起2019年陆上抢装迎来扑来的浪潮。彼时,电气风电的销售部门在逐风前进之时,工程服务分公司也在紧锣密鼓筹划着后市场运维的新版图,计划和销售部一起打个漂亮的“组合拳”,设计中心就在此时悄然成立,并迎来了它的设计室主任——刘磊。


以客户为先,优化吊具结构


彼时,特种吊具被国外技术垄断,各大风机制造厂商仍是采购进口吊具,通过外国专家培训运维队伍。然而“采购价格高,维护成本高,操作难”的“两高一难”,让工服运维团队没办法尽情放开手脚支援项目现场,其中,作为在抢装潮中主流机型——4mw机型就首当其冲面临着这个问题。

看着备件库里仅有的几台老旧吊具和蜂拥而来的销售订单,刘磊陷入了沉思。海上的吊具、工具相对复杂,对吊装效率要求较高,而设计中心缺乏设计经验。如何才能在进行吊具国产化的同时,满足销售订单带来的特种吊具需求呢?刘磊明白,唯有智取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目标。

海上运维队伍长期接受国外吊具操作的培训,为了减少新型吊具培训时间,在吊具国产化设计时,刘磊从“用户使用习惯”的角度切入,提出了在参考国外先进产品的基础下,优化吊具结构的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吊具国产化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挑战,设计中心不断摸索前行。经过6个多月不舍昼夜的奋斗,终于在2019年9月实现了首套4-146单叶片吊具国产化设计。

国产化的新型吊具不仅延续了操作习惯,更是迈开了“降自重、降成本、降故障率、缩短交付期”的大步伐,实现了行业领先,在2020年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将交付期延误和成本增加的风险降到最低,用自身硬实力,支撑抢装潮高峰吊装需求,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降本增效,革新手段应对挑战


耀眼的成绩是过去成功的证明,更是对团队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工程服务分公司的后市场运维战略,刘磊带领着设计中心又开始研究起了6mw变压器空中更换工装开发。在以往的经验中,变压器一旦损坏,就需要使用大型吊装船舶——支腿船——来进行更换,而出船一次的价格就高达500万元,全国范围内仅有40余条,可谓是降本增效道路上的“拦路虎”。而设计中心通过空中化手段,减少了支腿船的使用需求,降低了单次出船成本,在瞬息万变的平价时代中,积极应对挑战。

市场的浪潮起起伏伏,而刘磊逐浪前行,用追求精益的目光发现和解决一个又一个业务痛点,用实力擦亮电气风电后市场运维装备设计的名片。

采 访 / 撰 稿:谭若璇

编 辑 / 排 版:SEWP新媒体小分队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