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风电运维 | 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评测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11   来源:风电后市场微平台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220
核心提示:风电运维 | 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评测研究

摘要:随着风电机组数量的飞速增加,风电建设运行管理和风电设备可靠性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风电机组火灾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评测,为今后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 自动消防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 灭火装置

引言

2020年,我国“十三五”规划已圆满收官。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2015年底的15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底的22亿千瓦,年均增长7.6%,高于“预期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的规划目标。2020年的风能大会上,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代表提出在“十四五”期间需保证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短时间内大批新型风电机组产品投入规模化生产和装机运行后,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问题突出,安全事故频发,其中火灾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往往造成整个机组被全部烧毁,经济损失巨大[1,2]。随着机组运转时间的增加,机组各个系统的零部件逐渐磨损老化,故障率将会不断升高,火灾风险也将显著增大,风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能否快速灭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4]

本文通过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和试验装置,进行机舱模拟火灾报警与灭火试验,检测火灾探测与启动装置、气溶胶灭火装置、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的报警与联动启动性能、灭火性能与全淹没浓度分布性能进行评测[5,6]。验证目前常见的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灭火装置在真实环境下的灭火能力,给今后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性能要求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7]

机舱整体系统灭火测试、报警与联动启动试验

2.1 试验装置

风力发电机组消防试验装置位于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燃烧试验馆内,该试验装置釆用1.5MW实体风力发电机组机舱搭建,机舱内部尺寸为9m(长)×3.8m(宽)×3.5m(高),容积约为114m3。按照机舱内部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布局特点,模拟设置发电机、变速箱、控制柜、机舱平台等装置。在机舱头部、中部和后部设有送、排风变频调节系统,根据机舱结构及其火灾特点设置多个点火源可用于开展风力发电机组火灾报警与自动灭火试验测试研究,如图1所示。

图1 风力发电机组消防试验装置

2.2 火源模型

在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内,变速箱、发电机、刹车盘和电缆等装置和部位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大,为了模拟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失火的场景,试验装置内设置有10处火源模型HY1~YH10,火源的详细情况与设置位置参见表1。

表1火源模型设置情况汇总表

2.3 试验设备

热电偶采用镍铬镍硅铠装K型,直径为φ3,风力发电机组消防试验装置共设置19支热电偶,具体安装位置参见表2和图2。

表2 TC1-TC19热电偶安装位置汇总表

2 TC1-TC19热电偶安装位置示意图

2.4 实验样品

2.4.1 样品1:某品牌3kg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

本试验采用6具3kg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如图3所示,执行标准为《干粉灭火装置》XF602-2013。

3 某品牌3kg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样品照片

2.4.2 样品2:某品牌QRR3.0G/S热气溶胶灭火装置

本试验采用6具QRR3.0G/S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如图4所示,执行标准为《气溶胶灭火系统第1部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XF499.1-2010。

4 3kg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照片

2.4.3 样品3:某品牌QRR3.0G/S热气溶胶灭火装置

本试验采用6具QRR3.0G/S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如图5所示,执行标准为《气溶胶灭火系统第1部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XF499.1-2010。

图5 3kg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照片

2.4.4 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火灾声光警报器、输入/输出模块、风电消防监控系统平台(非标)等组成。

2.5 实验过程

依据《风力发电组自动消防系统测试试验大纲》的要求,开展了火灾报警与联动启动试验、以及灭火试验。

2.5.1火灾报警与联动启动试验

在火灾报警与联动启动试验中,使用7只火灾探测器、1台火灾报警控制器、3只输入/输出模块、1只火灾声光警报器、1套风电消防监控系统平台(非标)。7只火灾探测器分别设置于机舱顶部的不同位置,具体安装位置参见表3和图6,消防系统试验样品的安装照片参见图7~图8[8,9]

表3 火灾探测器安装位置表

图6 火灾探测器安装示意图

图7 火灾声光警报器启动警报鸣响

图8 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联动启动信号

2.5.2 干粉灭火装置(样品1)灭火试验

采用6具3kg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样品1),分别悬挂于机舱顶部的不同部位,安装照片参见图9。

图9 干粉灭火装置安装照片

启动试验后,测试系统数据显示10个火源全部熄灭,抑制10min后,开启试验机舱舱门和风机通风,未出现火源复燃现象,灭火成功。

2.5.3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2)灭火试验

采用6具QRR3.0G/S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2),分别设置于机舱的不同部位,安装照片参见图10。

图10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安装照片

启动试验后,所有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在2-3s内启动喷射灭火剂,灭火剂喷射总时长为31s,测试系统数据显示10个火源全部熄灭,抑制10min后,开启试验机舱舱门和风机通风,未出现火源复燃现象。

2.5.4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3)灭火试验

采用6具QRR3.0G/S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3),分别设置于机舱的不同部位,安装照片参见图11。

图11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安装照片

启动试验后,所有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在4-5s内启动喷射灭火剂,灭火剂喷射总时长为49s,抑制10min后,开启试验机舱舱门和风机通风,未出现火源复燃现象,经试验火源1与火源10的燃料烧尽,明火熄灭。

图12 TC1~TC10温度变化曲线TC11~TC14

热电偶均匀设置在机舱舱顶的前部和中部,舱内火源模型被点燃后,热烟气在机舱顶部聚集,四支热电偶的温度曲线逐渐上升,其中TC14温度最高为103℃,93.5s启动干粉灭火装置实施灭火后,TC11~TC14热电偶温度值逐渐降至环境温度,如图13所示。

图13 TC11~TC14温度变化曲线

TC15~TC19为机舱左侧前部设置的5只热电偶树,试验中,舱内温度场随高度变化呈明显的梯次升高规律,TC15距舱顶最近,温度最高为70.3℃。启动干粉灭火装置实施灭火后,5只热电偶温度值逐渐下降,表明舱内温度场逐渐缓慢降至环境温度,如图14所示。

图14 TC15~TC19温度变化曲线

3.2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2)灭火试验数据分析

试验开始后,HY1~HY10火源相继被点燃,从图15可以看出,位于火源上方的热电偶TC1~TC10温度变化曲线不断上升。火焰探测器与感烟探测器前后发出报警信息后火,控制器倒计时30s后启动灭火装置,2-3s后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启动并持续喷射灭火剂31s。在灭火剂喷射过程中有9个火源温度快速下降,剩余一个火源HY6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7s内(试验进行到121s时)快速下降,随后所有火源热电偶温度值逐渐降至环境温度,表明所有火源全部被扑灭。

图15 TC1~TC10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16热电偶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位于舱顶前部和中部的TC12~TC14热电偶(TC11损坏)在舱内10个火源被点燃后,热烟气在机舱顶部聚集,烟气层温度逐渐上升,当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启动喷放后,受气流扰动的影响,热电偶温度变化曲线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温升幅度较小,其中TC14温度最高,最高温度为121.3℃。当火源被全部扑灭后,舱内顶部温度逐渐缓慢降至环境温度。

图16 TC12~TC14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17TC15~TC19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舱内温度场随高度变化呈明显的梯次升高规律,TC15距舱顶最近,温度最高为100.6℃。启动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实施灭火后,舱内温度场逐渐缓慢降至环境温度。

图17 TC15~TC19温度变化曲线

3.3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样品3)灭火试验数据分析

试验开始后,HY1~HY10火源相继被点燃,从图18可以看出,位于火源上方的热电偶TC1~TC10温度变化曲线不断上升。试验进行到93s后关闭舱门,试验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系统紧急启动灭火装置,所有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在4-5s内启动喷射灭火剂,灭火剂喷射总时长为49s,喷射过程由舱内气流扰动和灭火剂自身温度较高,导致部分热电偶温度值呈瞬间加速上升,系统数据显示火源1与火源10的温度并未在灭火装置喷放后明显下降,点火后4min10s后所有火源降至环境温度,该产品喷放时间过长,角落的油罐处,药剂量达不到灭火浓度,导致灭火失败。

图18 TC1~TC10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19TC11~TC14热电偶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10个火源被点燃后,热烟气在机舱顶部聚集,烟气层温度曲线逐渐上升,当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启动喷放后,受气流扰动和灭火剂自身温度较高的影响,四支热电偶温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瞬间快速升高过程,温升幅度较大,其中TC12温升幅度最大,最高温度为217℃。当火源被全部扑灭后,舱内顶部温度逐渐缓慢降至环境温度。

图19 TC11~TC14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20TC15~TC19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舱内温度场随高度变化呈明显的梯次升高规律,TC15距舱顶最近,温度最高为184.6℃。启动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实施灭火后,舱内温度场逐渐缓慢降至环境温度。

图20 TC15~TC19温度变化曲线

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叶杭冶.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张小青.风电机组防雷与接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8]GBT18451.1—2012,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S].

[9]DB64/T524—2008,宁夏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S].

作者: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郎斌斌、邵大海、尹佐明、段凡卫

来源:《风能产业》2021.12

往期精彩回顾
特别关注 |《中国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手册》(2021版)正式出版


《》公众号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官方风电后市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最权威的行业动态,分享后市场运营管理经验。


扫码

在看点这里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