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工程师崔利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2   来源:吊车   作者:吊车出租   浏览次数:4111
核心提示:中广核工程师崔利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授予2019—2020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决定》,来自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的崔利凭借在2019年全国核电厂水泵检修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竞赛现场的崔利


崔利究竟是如何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

他对待工作又有一个怎样的态度呢?

读完下面这两个小故事

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让创新返璞归真


“创新不是高大上的名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神兵利器,更不是非得从无到有的颠覆。”

在崔利看来,创新不一定是天马行空,创新更源自于平日里的点滴积累,方法就藏在设备维修特点里,躲在设备工作原理中。

余热排出泵的起吊翻转工作,曾经是核电站检修人员的“老大难”项目,由于设计原因,泵上没有设置吊点,作业人员只能采用缠绕吊带的方式进行起吊翻转,但这却容易发生吊带割损、泵体倾斜等异常,这个问题一直让崔利如鲠在喉。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看到了一段核电蒸发器的安装视频,发现这里面也有一个起吊翻转动作,通过仔细比对,崔利发现蒸发器上焊有一个吊耳,可遗憾的是,余热排出泵的材质并不支持焊接。

崔利不甘心地捧着设备手册翻来覆去地看,结果还真从手册中找到了方法。原来余热排出泵端部有一圈固定的轴承压盖螺栓,只要将吊耳设计改为螺栓连接,并将连接处的结构设计保持与轴承压盖处一致,就可以利用轴承压盖螺栓将吊耳连接到泵体。

▲余热排出泵吊运装置已获实用新型专利

最终,这个看似简单的思路大获成功,崔利发明的新型特殊吊耳经检验后成功在大修现场应用,并推广至多核电基地,让余热排出泵起吊翻转工作变成了一项“稳稳当当”的活儿。


让维修去伪存真


“解决设备问题,最难的地方其实在于起步,而起步在于坚守现场、回归原理。”

面对技术难题,崔利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梳理难题痛点、理解维修特点、掌握工作原理,最后实事求是地融入到现场工作中。在崔利眼中,不经思索的行动往往会适得其反,只有经过思考、去伪存真后的方案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某机组气机房闭式冷却水泵曾多次发生机械密封失效问题,尽管问题不算严重,但每次处理的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不时出现的状况,就像一只萦绕在耳旁的苍蝇,让崔利心烦不已。

“会不会是以往的方法思路不对?”崔利翻阅着以往的技术报告,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故障另有玄机,与机械密封无关!

假设可以大胆,求证必须小心。通过反复尝试,崔利利用空扣泵盖这一新工艺进行排查,成功发现泵盖与泵壳密封面存在塌边缺口这一隐秘缺陷,而泵壳密封面则是与机械密封“打配合”的部件,因此之前才让机械密封“背了锅”。随后,崔利带领着项目组采用微弧焊和金属修补剂对缺口部位进行双重修复,彻底消除了问题。

▲检修现场的崔利

回归现场、回溯原理,善于鉴别、勇于借鉴,投身水泵检修一线20多年来,崔利深入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用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风采,也为“老黄牛”精神作出了新解读——“我们在现场长年累月的坚持与磨练,不是为了让手心长出老茧,而是为了增见识、长水平。看到自己不断优化的工艺、迭代创新的工具在现场发挥作用,内心就会瞬间腾升起一股成就感。”



从失败中找原因

在实践中长才干

这个荣誉称号

崔利值得



来源: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为崔利点赞!
↓↓↓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