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球哥看风6000万千瓦/年风电新增装机:需要多少个生产基地才能满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1   来源:球哥看风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1572
核心提示:6000万千瓦/年风电新增装机:需要多少个生产基地才能满足?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相关信息及内容来自官方媒体,对有关行业及企业的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风险自负。

备注:

1、6000万千瓦的来源可以看我个人之前的文章,十四五新增规模280-300GW,其中的原因我就不做解释了

2、本文仅对风机主机进行理论测算,结果不一定正确,供大家思考。


看完这个题目,行业人士估计都知道要说什么,这里,我想先给大家算一笔账:
按未来3-5年平均新增6000万千瓦风电规模需求设计:
  • 单机容量:陆上风电按平均4.5MW,海上风电按平均6MW
  • 海陆容量:陆上风电年新增规模5200万千瓦,海上风电800万千瓦
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来海陆风机年度的平均数量需求:
  • 陆上:52000MW/4.5MW=11555台,四舍五入取整:12000台
  • 海上:8000MW/6MW=1333台,取整:1400台
也就是说,未来每年平均新增风机的台数13400台,如果陆上风机从3.5-4.5MW的单机容量发展,陆上风机数量会略有增加,预计会达到13500台,海上风机的数量放大到1500台/年,未来3-5年海陆风机的数量应该在13500-15000台,也就是说最多每年的风机最大数量在15000台

15000台/年新增风机主机:需要多少生产基地呢?


其实,这是一个简的数学问题,我们还是按照海陆分开的原则进行计算。
陆上:按14000台产能进行分析,目前国内陆上风机的主流厂家按照13个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上海电气运达股份,东方电气,中车株洲所,三一重能中国海装联合动力,山东中车,哈电风能,太原重工),每个主机厂1个主生产基地,其余各地新增投资的基地为副基地。主基地产能一般在500-1000台/年,副基地一般都是200台/年(平均),按此标准计算,14000台需要的生产基地数量:
  • 主基地:13个
  • 副基地:(13500-13*500)/200=35个
也就是说,陆上风电的理论需求与生产基地的数量应该是48个
海上:目前规模有海上风机的主机厂包括上海电气,远景能源,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中国海装和哈电风能共计7家,运达股份和太重虽有机型尚未真正下海,其余几家均为下海。考虑到海上风电机型必须有港口,不存在主基地和副基地,按150台一个基地计算,需要的生产基地7个。
综上分析和计算,海陆风电主机的未来工厂基地需求数量为55个,应该足够年度6000万千瓦的市场需求了,平均每个基地(海陆)的产能规划达到110万千瓦。

55个生产基地可满足市场需求:>80个生产基地如何生存?


其实就近生产和交付,这也是重型装备行业的一个基本原则,除非工业配套极差,行业的国际巨头也是在全球布局多个生产基地,一方面减少运输成本,而是本地化生产交付也利于当地风电产业经济的发展。
球哥在3个月前统计了当时国内的风电主机基地,当时统计的基地数量为82个,但3个月过去了,至少又新增5个风电机生产基地,剔除几个即将退出行业市场的品牌,目前国内的风电主机生产基地数量也还在80个以上。
  • 风电主机生产基地投资技经测算结果表明:一个产能规模200-300台风机的生产基地,60万千瓦的最低产出方可实现投资的盈亏平衡。


我们简单测算一下,投资一个主机生产基地,投资规模基本上最多1亿元,目前各地政府已经不在为装备企业提供租赁厂房的这种模式,要求全投资,包括土地和厂房(最近一个风电主机最新的投资概算,土地,厂房加生产组装设备工装),10年收回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1000万元/年。
按照未来3-5年陆上风电主机价格2500元/kw(其实未来3-5年无法做到这个价格)计算,20%的主机毛利(这个毛利率在当前来看已经很高了),如果要保持盈亏平衡,根据当前行业诸多同行企业的经验数据,至少不低于15亿元的销售额,至少需要60万千瓦的风机订单方可满足(基本上是200-300台/年的产能规模,有的甚至规划到500台)。但真正要实现行业的正常利润水平,每个生产基地的产能规模至少需要100万千瓦才能实现正常的盈利,尤其是上市公司对盈利水平的考量。

风机生产车间(来自网络)


80多个生产基地(含十几个陆上主基地和10来个海上生产基地),要实现正常的盈利,产能释放出来,其规模将超过1亿千瓦,而国内的市场需求正常水平也就在6000万千瓦左右,多余的产能如何释放呢?

装备投资换订单:如何实现资源需求与装备产出科学合理配置


很显然,风电主机装备的产能存在明显的过剩。但问题在于,风电产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装备投资换订单的循环,已经成为地方风电经济发展的必选项。从风电装备(主机)生产基地辐射范围来看,半径500-800km比较合适,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风电主机的大部件配套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适合建设风电主机装备基地,因为如果大部件配套距离远的话,最后主机装备的运输成本反而不如在配套齐全的工业区域进行总装。


从地方风资源的可开发规模分析,科学统筹规划装备的投资规模,才能让风电主机装备投资走上健康之路。现在有些地方,在引进风电装备产业方面,明显存在重复投资的隐患,对投资企业而言将会引起投资成本过高,企业竞争力下降,这也是行业有些风电主机装备企业毛利率很低的一个因素之一。

风电产能过剩:未来风电产业基地招商风机装备需高度重视


对企业而言,区域范围内有限的市场规模不能满足生产基地的产能需求,就会造成主机装备的生产成本提升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进风电装备企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资源中远期开发规模,合理规划,适度引进,否则很容易产生2-3年后装备企业临阵脱逃的现象,不管怎么说,企业不挣钱那是肯定不会继续待下去的。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