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接入电站超200万座,国网新能源云正式上线运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65
核心提示:【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文丨本报记者 张子瑞国家电网宣布正式上线运行新能源云。4月20日,记者从国家电网在京召开的新能源云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国家电网新能源云已接入新能源场站超过200万座,装机4.59亿千瓦,注册用户超过25万个,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带动就业超过120万人,在服务社会大众、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等方面逐步发挥重要作用。据悉,新能源云充分考虑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和电网枢纽平台作用,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态圈的业务深度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文丨本报记者 张子瑞国家电网宣布正式上线运行新能源云。
4月20日,记者从国家电网在京召开的新能源云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国家电网新能源云已接入新能源场站超过200万座,装机4.59亿千瓦,注册用户超过25万个,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带动就业超过120万人,在服务社会大众、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等方面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新能源云充分考虑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和电网枢纽平台作用,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态圈的业务深度融合,聚集全数据要素,提高整体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
据了解,新能源云设计了“环境承载、资源分布、规划计划、厂商用户、电网服务”等15个子平台,涵盖源-网-荷-储各环节,建立“全环节、全贯通、全覆盖、全生态、全场景”的新能源开放服务体系。
实现了“数据一个源,业务一条线,新能源一张图”,创新形成“地铁图”可视化管理模式,将新能源业务线下办理转为线上,以“流程驱动”“数字驱动”方式实现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服务效率。
国家电网方面表示,中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科学的方法路径,必将给能源电力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
电网将呈现出交直流远距离输电、广域大电网协调、局域微电网协同的形态。
电网需要发挥枢纽平台作用,通过灵活可靠配置资源,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力系统强不确定性和脆弱性问题。
电能将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电动汽车、清洁供暖、屋顶光伏、储能及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需求侧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记者获悉,新能源云以服务新能源发展为出发点,以满足绿色清洁用能为落脚点,以电网数字化转型为根本点,通过连接融合源网荷储的数字信息,为数字电网平台赋能,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目前,国网新能源云重点提供了五个方面的服务: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
建成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运行监测服务平台,接入新能源发、输、用、储全过程数据和信息,包括新能源发展与消纳、保障性收购、消纳责任权重、场站出力、政策技术等,可为国家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可再生能源法执行情况提供决策参考,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资讯服务。
全景规划布局和建站选址服务。
提供全国范围内“3千米×3千米”的风能、太阳能全时域资源数据,以及未来3天电力气象预报信息,辅助开展不同地区风光资源开发潜力研究,提出开发规模和布局的建议,为政府部门编制新能源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服务新能源发电企业建站选址。
全流程一站式接网服务。
广大电源客户通过外网PC或手机App即可办理业务,还可在线实时查询项目流程进度,实现“业务网上办、进度线上查”,做到便捷高效、公开透明。
目前,公司依托新能源云为626个、4208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提供全流程接网服务。
全域消纳能力计算和发布服务。
实现线上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和评估,滚动计算分区域、分省新能源消纳能力,预测季度、年度及中长期新能源发电量、利用率、新增消纳空间等指标。
计算结果经能源主管部门授权后对社会公布,支撑政府确定年度建设规模,引导新能源科学开发、合理布局。
全过程补贴申报管理服务。
按照国家财政部要求,为可再生能源补贴项目提供线上申报、审核、变更、公示、公布等一站式服务,方便电源用户、电网企业、能源主管部门线上办理业务,加快补贴确权,增强企业投资新能源的信心。
目前,累计对外公布十七批补贴项目共计2.9万余个、装机超过1.2亿千瓦。
目前,国家电网正在深化新能源云的环境承载、规划计划、供需预测、碳排放监测等功能服务,在山东试点服务能源主管部门监测新能源项目建设情况,在浙江湖州等试点服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展数字化碳核查工作。
此外,国家电网还将深化新能源云应用,构建新能源优化配置平台、新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平台“四大平台”。
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送出,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支撑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友好接入;连接能源全产业链的数据和信息,开发碳足迹与碳汇等功能,开展分区域、分行业的碳排放分析,支持开展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服务国家碳市场建设运营。
End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丨闫志强 推荐阅读主动安全,才是王道独家丨发电站强制配储合理吗陈新华:为什么要重视“碳中和”理论研究我知道你 在看 哦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