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全球第一艘排水量30.8万吨的风帆动力油轮,成功下水 该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来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此连连嘲笑。
30万吨的船还靠风驱动前行,别开玩笑了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真不知道这是真的对中国制造的无知,还是因为无法制衡中国制造蓬勃发展展露出的嫉妒,竟然导致他们说出如此无知的言论,真是为他们的智商感到悲哀。
在正式开始之前,还请刚来的看官用您的发财手段,长按点赞推荐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制造的逆天巨作。
真要说起造船那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祖宗,而帆船早在公元前200年西汉时期的汉朝,中国就创造了帆船,那个时候 只有风和水能作为动力。
不过那个时候也仅仅只是为了通行方便,随着后来不断的改良,到了东汉末年三国征战,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船只已经应用到了征战之中,距今已经有了两千年的历史。
如今的船只制造技术更是今非昔比,这艘风帆动力油轮,排水量堪比三艘美国福特号航母,美国福特号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母,但是其本身的排水量也只有11.2万吨,因此说成堪比三个福特号航母也不为过。
截止2108年 全球排水量30万吨的超大型油轮有400多艘,按照每小时航行30公里的速度航行,24小时大概要消耗掉70到90吨的燃油,全球400多艘超大型油轮,光是一年消耗掉的燃油就是个天文数字,那么如何省油就成为了行业内最为头疼的问题了,那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曾经就有人提出了利用风帆的解决方案,日本为此也提出许多方案,但是不知道是技术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最终日本对此没有实施,一直到2008年德国率先将风帆原理运用在了白鲸天帆号,不过采用的是放风筝的原理,将帆升到350米的高空,利用稳定而又强劲的风来为油轮提供动力。
虽然此举提高了油轮的动能,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危险,而且白鲸天帆号只是一个一万吨的中型油轮。
这里简单说下油轮的几个等级载重0.6万吨以下的是小型油轮载重0.6到3.5万吨的是中型油轮载重3.5到16万吨的是大型油轮载重16万吨到30万吨是巨型油轮超过30万吨的被称为超级油轮30万吨的油轮一次性可以装载200桶原油,或者说可以轻松装下1200节火车,虽然超级油轮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但是燃油动力油轮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个大问题,相关数据表明每年海运所排放的的二氧化碳高达8亿吨,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凶手之一 ,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在工业革命来临之前的数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8ppm,2012年二氧化碳浓度高达393.1ppm,到了2014年北半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已经超过了400ppm。
根据预测 如果全球所有行业还是这么肆无忌惮地排放二氧化碳,那么极有可能会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 接着就会有无数个城市被淹没,而导致全球灾难发生的就是我们自己,因此对于利用风这个自然动力就非常的渴望,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国际航行船舶有将近8万艘,而这只占了全球船舶的46.21%。
根据专家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只需要减少全球10%的船舶数量,那么船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是世界各国都在高速的发展中,别说实现减少10%的船舶了,只要不大量的造船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人告诉你,现在30万吨的超大型邮轮不需要油就可以航行了,估计除了中国人任何国家都不会相信,那是因为国外还没有真正地了解中国,不明白中国人攻克难关的决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决心,才能让中国成功问鼎全球造船业的巅峰。
2005年12月9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而在此之前就是个轮船修理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造的航母工程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还被成为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生产基地,中国的第一艘炮艇 第一艘导弹驱逐舰 第一艘导弹潜艇 ,第一艘油水补给船等都是大连集团建造的。
除此之外全球第一台,30万吨的超级风帆动力油轮“凯力”,也是由中国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倾力打造,它的出现不仅大大减少了油轮每天几十吨柴油的消耗,同时还为治理二氧化碳竖起了标杆,该船长船体长550米 宽80米 吃水深度12.7米,这样的规格的船舶完全可以轻松容纳我国的辽宁号航母,堪称海上的巨无霸。
凯力轮的最亮眼的地方就是船体高高竖起的翼型风帆了,但是风帆的研发过程是极其艰难的,造一艘帆船简单 但是要造一艘载重30.8万吨的巨型帆船,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单单只是造一艘巨型油轮就已经极其困难了,更何况还得靠风驱动航行,这种技术在当时是不存在的,那么我国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被我国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接下了,可是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702研究所只能两眼抹黑,摸着石头过河了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研发在一天天的进行着,成果也在一天天的测试着,据研究所科研人员回忆说,他们也忘记了测试了多少次,又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多少次,最终才决定使用复合材料制成的特种钢材,作为帆的主体 不仅可以垂直升降,还可以调整帆的方向。
既确保了油轮在航行时帆的稳定和安全,又可以将风能利用到极致。
虽然研发过程异常困难,但是在中国 困难往往都是科研人员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最终702研究所不负众望,成功研发出了凯力轮所用的U型结构的翼型帆。
该帆高度将近40米,宽度14.8米,几乎相当于一栋14层的高楼,两栋这样的楼矗立在凯力轮身体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又像是一双翱翔于天际的翅膀,拖着30万吨的油轮在浩瀚的海洋里遨游。
凯力超级油轮的问世,创造了全球造船业30万吨风帆动力油轮的神话,凯力号从2015年开工建造 历经三年成功下水,那么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下水的呢?现如今船舶的下水方式有四种,分别是气囊下水 漂浮式下水 重力式下水以及机械下水。
四种不同的下水方式也各有其优缺点,其中气囊下水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不过后来也被国外造船企业偷偷拿去用了,这种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下水方式。
优点就是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经济性较高还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但是缺点同样很明显,船舶是依靠船体下的圆柱形橡胶气囊滑动下水,如果船舶吨位过大,就极有可能导致气囊爆裂,因此对于吨位过大的船舶来说,这个下水方式是实现不了的,但是对于五万吨左右常见的民用商船 客船 旅游船等,是完可以使用气囊下水的。
我国的辽宁舰航母用的是漂浮式下水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安全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
但是缺点就是耗费时间久,而且极为繁琐对于船坞位置以及大小有着不小的考验。
我国造航母船坞就是一个沉进海水里大水箱,把一头的闸门关闭排空箱内海水,就成了组装航母的场地 等航母组装完毕,再把闸门打开放进海水等航母漂起来后拖出船坞了就行了。
重力式下水经过不断改良后演变成了三种方法,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利用滑道纵向下水,不过第二种经过改良后在滑道里加入了钢珠,这小小的改动大大减小了船体于滑道之间的摩擦力。
第三种也是利用滑道下水,不同于先船头后船尾的纵向下水,改良后变成了涂油横向下水方式。
这是利用了安全横倾角原理,因此一般不会出问题,但是一旦出问题基本都会直接导致船舶沉没。
重力式下水的优点在于滑道建好后经久耐用,缺点就是安全性略低。
机械化下水就比较简单了,但是只能针对于小型船舶,直接用吊机将船舶吊机入水中,也可以利用滑轮组将船舶带入水中,还有升船机等机械辅助下水,但这对于大型油轮就行不通了。
而凯力油轮用的就是和中国辽宁舰航母一样的下水方式。
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问了,中国有没有过下水翻船的事件发生?答案是有的。
在广西北海市的一家造船厂发生了船舶侧翻的事件,发生侧翻的船只为桂北渔582号,该船采用的是气囊下水,在临近下水时突然侧翻,整个过程顶多也就十几秒钟的时间。
当时的船上还有几名工作人员,不过所幸的是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在开始侧翻的一瞬间 就紧紧地抓住船体,这才导致该事件没有酿成悲剧。
但却还是有人因此受伤 而船只侧翻后,船上的动力设备 部分线路以及船用的精密仪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其实这样的事件在全球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今天的科普内容到这里差不多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感谢您的收看 你的每一个点赞每一条评论都是小编科普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