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沉闷的空气中有惊雷的消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1   来源:风力发电机   作者:风电设备   浏览次数:68
核心提示:8月12日早晨,我被鹦鹉的叫声惊醒。大概是半个月前,一只绿色鹦鹉,畏缩着落在我的露台上觅食。它可能是被人养大的,还保持着未经野外飞翔的蓬松的尾羽,和孩子似的对食物的眷恋。相对于麻雀,鹦鹉的叫声更加婉转多样,如果仔细听,可以从中听出某些微妙的对人类的情感。它通常会落在一棵石榴树上,与我保持着一米的距离。这是一个逃脱的距离,也是一个信任与友好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我们相互报以奇妙的热情与警惕。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被惊恐养大的,它有凌厉的翅翼,有灵活的颈项和半秒钟的埋头,它能来到我的露台上觅食,那么,谢谢它。它能

   

8月12日早晨,我被鹦鹉的叫声惊醒。
大概是半个月前,一只绿色鹦鹉,畏缩着落在我的露台上觅食。
它可能是被人养大的,还保持着未经野外飞翔的蓬松的尾羽,和孩子似的对食物的眷恋。
相对于麻雀,鹦鹉的叫声更加婉转多样,如果仔细听,可以从中听出某些微妙的对人类的情感。
它通常会落在一棵石榴树上,与我保持着一米的距离。
这是一个逃脱的距离,也是一个信任与友好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我们相互报以奇妙的热情与警惕。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被惊恐养大的,它有凌厉的翅翼,有灵活的颈项和半秒钟的埋头,它能来到我的露台上觅食,那么,谢谢它。
它能将距离缩小为半米,仍然要谢谢它——当它凌空飞走的那一刻,我觉得某种信任也被带走了。
在一个缺少鹰隼的天空,它唯一的天敌就是人了。
在被人捉到之前,我相信它还会回来。
此前一天,我刚刚从青海湖诗歌节回来,还带着高原反应后的微微的眩晕,高原的清澈还留在记忆里。
当飞机从云层里降落时,我看到弥漫在整个华北大地上空的灰黄而又辉煌的雾霾。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我已在这座北方的大城生活了二十多年,早已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物候地理,却始终难以在情感上完全融入。
我在这座城市搬过三次家,每一次搬家,似乎都是一次疏离,最终我搬到了靠近高铁南站的郊区。
这里很好,远离喧嚣,像一个乡村。
但城市却像海啸一样在蔓延、逼近。
我知道被它吞没是早晚的事。
早晨起来后,给鹦鹉撒了把小米,等它从树上跳下来吃。
然后开始浇花。
我在水泥露台上种了几十种花草,每天侍弄,搞得像一座小花园。
这个夏天多雨水,花草长势不错。
也多亏了这些花草,让我的呼吸始终顺畅。
8月12日,末伏的第一天,从早晨开始,天气就开始闷热起来,空气中有一股腐败的味道。
在我小区的围墙外,有一条小河,一到夏天便发出腐臭的怪味。
我曾经数次打电话到环保部门反映、投诉,但毫无效果。
这个夏天,小河里的怪味突然消失了,河里又长出了芦苇和青蛙。
听邻居说,镇上关闭了两家化工厂,下岗的工人们经常围在镇政府门前请愿。
要呼吸还是要生存,这是一个问题。
隔着露台的围栏,跟邻居梁老师聊了会儿天,这天真够闷的啊,是啊,不过最近有雷雨的消息。
然后回到书桌前,坐下,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
事实上我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离开工作单位十年了,每天待在家里,基本上就是看看书,写点字,浏览一下新闻。
新闻每天发生,看着大大小小的灾难或喜讯遍布在世界各地,今天与昨天并无多少不同,大多也与自己无关,便安下心来,继续一天的生活。
上午写了首小诗,题目叫《讲和》,开头两句是:“我发明了一种和这个世界讲和的/方式:背对它,不理它,干煸它”,末句是:“这是一个厕身的时代,谢谢你耶稣/谢谢你尼采,让我混蛋但不必绝望”。
这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矛盾心态,既无力,又不甘。
整个上午,我都在摆弄这首小诗。
其间,鹦鹉来过一次,喝了点水又飞走了。
用写作这种虚妄的行为来抵抗虚妄,我似乎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力量,至少,让我虚度了不少好光阴。
午后,昏昏沉沉地睡了一会儿,梦中有雷鸣,又似乎是幻听。
爬起来,继续读麦田版《卡缪札记》,读到一段心驰神往的句子,记下来:“因为天空是蓝的,覆满雪的树木伸着它们的枝桠,在河边,非常靠近结冰的水面,看起来好像盛开的杏花。
”望望窗外,天空灰蒙蒙的,看不清模样。
加缪说,“我们可以像爱一个女人那样去爱一个地方吗?”这也是我的问题,我爱上了这里的一个女人,却始终无法爱屋及乌。
黄昏时,给露台上的波斯菊又浇了一遍水。
想起青海湖边盛开的波斯菊,我的波斯菊显得面黄肌瘦。
太阳落下,依然闷热,有一丝丝微风。
7点35分,中超联赛开球,天津泰达对阵石家庄永昌。
我对泰达足球队的情感充满纠结,既爱得难以舍弃,又恨其小富即安。
比赛最终以平局收场,郁闷稍有纾解。
站在露台上抽了支烟,天空无云却看不到一颗星。
大概十点多的时候躺下,翻看了一会儿手机,微博、微信、体育新闻,今天似乎与昨天没什么不同。
大概是白天写作的缘故,脑子有点兴奋,睡不着。
十一点多,躺着数了会儿绵羊,依然睡不着……我不知道在我数到第几只绵羊时,塘沽那边传来了第一声爆炸。
据说爆炸的当量相当可怕,大地亦随之抖了一抖,但我可能在微微的摇晃中已随爆炸声睡着了。
第二天,当我在鸟鸣中睁开眼睛,摸出枕头下的手机,满屏皆是问候的消息。
“你那里没事吧?”“你现在是安全的吧?”我才知道出事了。
我开始给朋友们回复,谢谢关心,我是安全的,我离爆炸地点尚有几十公里。
听说空气里有毒?没关系,我在上风口,风力二三级。
听说死了不少人?听谁说的?我只是离风暴眼近一点,我不在风暴的中心,关于这场灾难,兄弟我和你知道的一样多……13日一整天都在惶惶中度过。
一边回复远方朋友们的问候,一边打电话给塘沽那边的朋友了解情况。
一个亲戚就住在爆炸地点附近,家中已一片狼藉,好在她几天前刚请假回老家了。
现场已戒严,通往塘沽的轻轨停运,我经常去看球的那座大球场,据说也受损严重。
我的诗人朋友去血站献血,可惜我的血不合格。
据说血库已满,物资充足,志愿者比伤号还多。
这个城市的普通民众间总是充满了一种老街坊般的温情,很让人暖心。
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一整天都在抱着手机了解情况。
爆炸现场异常惨烈,几成焦土;消防战士牺牲巨大;信息发布不畅……有人讽刺本地媒体的不作为,我的媒体朋友也是叫苦不迭。
那只鹦鹉有没有再飞回来,一整天我都没心情关注,希望它尽早适应野外生存。
远方的朋友以为我离现场很近,事实上,我和他们离得一样远,又一样近。
我们居于同一片土地,同一个事发现场,同属于未明真相的群众。
这场爆炸的震荡波过于巨大,似乎离现场越远,越觉得惨烈。
槽点太多,不知该从何吐起。
无力感。
到底是谁为我们的生活埋下了这么多雷?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以及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安全的吗?我想起2013年11月22日上午,青岛市黄岛区,一个老头儿正坐在家门口的空地上下棋,三米外的下水管道突然爆炸,现场只留下一副花镜一顶帽子,还有一摊血迹……天不会马上塌下来,哈雷彗星七十多年才一遇。
现在,我突然觉得屁股下的坐椅,在微微晃动。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