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三季报收官在即,新能源车行业仍旧是瞩目的明星。
除了家喻户晓的电池外,尚且处于红海竞争的汽车电子领域又有谁赚得盆满钵满呢?本文将重点分析新能源车产业链(除电池外)上市公司的财务和基本面情况。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将全文放在三个线索上: 毛利率最高是谁?营收规模增长最快是谁? 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是谁?软件仍有高毛利率,但利润增长尚需时日汽车作为新一代智能消费产品,已经兼具了电子产品的属性。
从长远来看软件类的毛利率仍旧高于硬件,这个规律可以参考消费电子产业链。
制造手机、零部件的企业都没有卖软件的更赚钱。
但是见智研究认为:目前汽车软件还属于早期成长阶段,格局和产品都没有成熟,汽车智能软件相较于硬件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大规模应用和落地。
因而软件类产品即便是享有高毛利率,但是仍然会受限于业务量低,研发投入大,利润还未进入大规模增长阶段。
先来看硬件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厂商赚取的是生产加工产品的制造利润(本文所提到的硬件不包括高端芯片),会受到上下游的挤压,利润空间低,毛利率一般在10-30%,包括电驱电控、底盘(空气悬挂、制动)、座舱、域控制器和线束等等。
具体来看: 原材料成本占据很大比例,企业要面临采购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被迫性压低利润空间的情况;采购大型设备、折旧等较高的成本。
没有垄断性格局出现,企业对下游客户难有议价权。
再来看软件行业:属于研发型产业。
一般都享有较高的利润率。
如果单纯以软件行业来看,龙头企业可以做到90%+的毛利率。
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一般在40-60%。
软件型企业主要成本是人员和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入非常低。
并且在产品成熟后,企业可以每年向客户收取授权费,属于高回报型模式。
见智研究筛选了两家软件企业进行对比:(22Q3的财务数据)1、四维图新的毛利率为57.39%;特别是导航和自动驾驶产品都是高毛利率,分别为98%和88%(自动驾驶与华为进行合作),两业务贡献有限。
另外,也由于近年来研发支出的不断增长,企业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2、中科创达的毛利率为41.02%;目前公司公务了是第一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