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任正非的发声几乎充斥在朋友圈的各个角落,作为没有上市的超级“巨无霸”企业,华为的影响力不是吹的,刚说完要让大家感受到“寒气”,今天A股就先跌为敬了。
更有意思的是,今天市场大跌以后,这句话的热度比昨天都高,这段讲话因为完美契合了大跌时点,引发了广大网友的二次创作,“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与“活下去”、“向社会输送人才”,可以并称为当代企业家语录的三大经典。
当巨头们都开始说“活不下去”的时候,40度的天气都能瞬间降温,再看看今天的盘面,一句“谢谢你”不知当讲不当讲。
任正非究竟说了什么?段子归段子,因为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碰上了市场大跌,让大家迫切的要找一个“背锅侠”,所以企业界“顶流”任总就被推到台前,属实是“8月飞雪”,有点冤。
回到昨天任正非的讲话,其实我们有很多要点值得注意,我提炼了一些逐个分析下。
1. 未来十年非常痛苦,3-5年不可能转好。
这句属于预测,证券分析的规矩是无依据不预测,但企业家内部讲话就无所谓,所以任总说的夸张了点。
实际上,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十年的状况,任总也不行。
私以为他想表达的不是衰退真的要持续10年,而是主要想传达一个悲观的预期,那就是世界经济短时间内不可能转好。
从最近各大跨国巨头企业(比如脸书、特斯拉)的裁员动作来看,这个预期应该说在所有企业中都存在,大家在短时间内对于未来的市场更加谨慎,并非只有华为一家。
而且有网友统计,任正非的“过冬论”并非首次提出。
他在20年前曾经写过《华为的冬天》,10年前写过“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加上最近的一次,“过冬论”共计出现过5次。
但是,每一次任总的危机发声出现之后,华为都没有倒闭,而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直到成为今天全球通信设备领域市场份额第一的巨头。
所以,华为的危机不是你眼中的危机,而是危中有机,把“过冬”理解成“地主家也没余粮”的意思就好了。
2. 生命喘息期在未来两年,不要讲故事骗公司,损失从粮食包扣除。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距离破产只有18个月,华为的喘息期则是24个月,两相对比,搞下立判。
要知道,一般的企业没有业务,可能两个月都撑不下去,任总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而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过去那种务虚的孵化业务可能不会在华为出现了,把创新放一边,把利润提上来,和腾讯关了很多边缘业务很类似。
这里面“粮食包”的说法更有意思,属于和“抓手、闭环、赋能”一样的“互联网黑话”,应该就是指员工的奖金。
3. 年底利润和现金流多的业务,多发奖金,没有现金流的少发甚至没有,逼这个业务“自杀”,把寒气传递下去。
文章末尾的金句就是重点,这是写文章的一个技巧,任总的这个金句也因此火出了圈。
其实这句话是前面几句话的总结发言,华为的工资在业内是出奇的高。
现在说要在部分业务上少发奖金,等于是先给内部员工提个醒,把收入预期调下来。
而逼业务“自杀”就是要收缩战线,把利润和投入集中在关键业务上,这也是巨头们的“常规操作”了。
前段时间马爸爸说的“向社会输送人才”,就是换汤不换药的说法。
任正非的判断,对投资有影响吗?我是这样认为的,作为华为内部的讲话,任总的判断应该就止步于华为,也只能止步于华为。
因为,宏观经济体的复杂性,是超过每个人的预期的,能够预测到的风险不算风险,如果所有人意识到这是风险,提前做好防范,那么风险反而很难发生,这叫作“先知悖论”。
当预期过于一致时,短期内是会影响到市场的情绪,但从中长期来看,影响经济的核心要素如人口、技术、资本,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尽管很难,但并非不可扭转。
举个远一点的例子,在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之时,我们并无法预料到美股还能再涨10年,也无法预料到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互联科技的爆发增长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再举个近一点的例子,直播带货其实就在近3年才开始蓬勃发展,尽管如此,这个行业依然创造出了众多“亿万富翁”和“行业新贵”,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之时,杀出了一条“血路”。
回到我们的日常投资的主题基金中来,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这些概念都是从“讲故事”开始,历经残酷的淘汰和变革,最终变成了拉动万亿产值的新产业。
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投资和生活更应该着眼长远,坚持定投或者持有自己手里的好基金才是正道,不要因为一时的恐慌情绪,错过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机会。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人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而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革。
”任正非所说的“十年”,其实也就是站在现在看未来的“一两年”的“动态预测”。
所以还是那句话,别人的预言不能对你负责,你的命运还是要看自己的把握。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供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