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举行新能源装备供需调度会议,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让新能源装备、储能装备制造企业与新能源项目、储能电站建设业主共享发展机遇,携手推动风光储氢四大产业与新能源开发协同高质量发展。
会上,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远景科技、运达集团、天顺风能和中信泰富、联动天翼等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分享了在锡投资、发展壮大历程,精准开展设备选型、技术指标、产能供需对接。
↑锡林郭勒盟灰腾梁风电场风机吊装中。
(李迎新 摄)2022年,锡林郭勒盟通过举办风机设备供需对接洽谈会、推动上下游企业开展购销合作、引导新能源企业优先采购本 地产品、组织开展风机装备“穿透式”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助盟内风机装备企业找订单、拓市场,全年签订风机主机订单983台,同比增长25.2%,特高配套第二批基地400万新能源项目采购盟内风机660余台;签订叶片、塔筒等风机配套设备订单590余套,实现了风机配套设备盟内订单“零”突破。
新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实现销售额58.8亿元,同比增长11.4%。
今年,全盟新建、在建新能源项目约870万千瓦,配建储能规模约131万千瓦/308万千瓦时。
通过此次政府搭台,供需两端企业已初步达成订单合作意向,锡林郭勒盟将全周期做好后续跟踪服务,促进风机主机、配套零部件及储能电池制造企业与新能源开发企业上下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锡林浩特市海装风机制造厂风机生产车间设备调试中。
(托日贝克 摄)锡林郭勒盟风能、太阳能可利用资源富集,分别占全区的1/3和1/6,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要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聚焦“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大规模高比例开发新能源,同步培育发展风光储氢四大装备制造产业。
目前,全盟新能源装机达到1345万千瓦,年生产清洁电力290亿千瓦时左右,节能890万吨、降碳2800万吨,成为内蒙古率先规划、率先建成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预计2023年底,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700万千瓦以上,成为内蒙古新能源装机率先超过火电装机的盟市。
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将达到2500万千瓦左右,新能源装备年市场需求量在1000套以上。
依托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锡林郭勒盟坚持以市场引项目、以龙头育产业,紧盯头部企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远景科技、运达股份、上海电气、特变电工、中材科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风光发电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基本形成以风电主机为主,叶片、塔筒、机舱罩等零部件协同配套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整机产能规模达700万千瓦以上。
联动天翼、远景能源、天顺风能、特变电工等储能电池制造项目落地实施,明阳、大唐等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加紧推动,储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锡林浩特市汉德风机叶片生产厂区。
(托日贝克 摄)为做优做强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日锡林郭勒盟出台《支持能源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围绕风光发电、输变电、储能氢能等装备制造和先进化工材料、先进碳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先进硅材料生产加工及先进机械设备制造等40多个具体方向,从新能源开发、市场订单、绿电供应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企一策、一企一专班,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搞服务、跑手续、解难题,促进项目快落地、早投产。
2023年,锡林郭勒盟将锚定自治区“五大任务”,紧扣产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年行动,依托丰富的政策、优质的资源、低价的绿电、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推进能源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链条招商,加快引进实施铸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向中高端迈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厚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