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中航证券理财安全吗(中航证券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9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123
核心提示:中航证券刘琛,张超,方晓明近期对立航科技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22年中报点评:交付进度影响业绩释放,立足航空领域加深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本报告对立航科技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62.15元,当前股价为52.73元,预期上涨幅度为17.86%。立航科技(603261)报告摘要公司 7 月 29 日公告,2022 年 H1,公司营业收入 0.96 亿元(+10.07%),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26.60%),扣非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28.38%),毛利率 47.06%(-2

   

中航证券刘琛,张超,方晓明近期对立航科技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22年中报点评:交付进度影响业绩释放,立足航空领域加深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本报告对立航科技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62.15元,当前股价为52.73元,预期上涨幅度为17.86%。
立航科技(603261)报告摘要公司 7 月 29 日公告,2022 年 H1,公司营业收入 0.96 亿元(+10.07%),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26.60%),扣非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28.38%),毛利率 47.06%(-2.78pcts),净利率 9.87%(-4.93pcts)。
疫情或影响产品生产交付,公司收入季节性明显,多集中于第四季度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 0.96 亿元(+10.07%),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26.60%),扣非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28.38%),毛利率 47.06% (-2.78pcts),净利率 9.87%(-4.93pcts)有所下滑。
我们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 疫情影响部分原材料可能无法按期到厂,影响生产、交付正常推进;同时,公司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上升;② 公司产品交付验收多集中于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 2021 年为例,2021Q4 公司营业收入 1.79 亿元(-8.94%),收入占比 58.69%),公司存货金额 1.49 亿元,增加 0.46 亿元,主要为产品尚未完工交付及发出商品增加,客户尚未验收结算; ③ 相比去年同期,公司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增加,对净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费用方面,公司三费费用率为 18.28% (+1.22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 3.67%(+0.09pcts),管理费用率 15.58%(+1.67pcts),财务费用率-0.97%(-0.54pcts)。
公司研发费用 0.06 亿元(+53.71%),研发费用率 6.61%(+1.88pcts),较上年明显提升,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工资增加所致。
公司研发费用整体规模相对较低,主要系由于根据客户需求承担的受托研发项目,相关成本并未计入研发费用。
公司存货为 1.49 亿元(+45.19%),较年初增加,其中发出商品(0.64 亿元,+32.03%),客户尚未验收结算;在产品(0.61 亿元, +63.25%)、原材料(0.23亿元, +48.97%)均大幅提升。
原材料及在产品的增加也表明公司组织生产,积极备货,以应对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
以核心技术为原点,多样化、多层次产品布局拓展公司潜力公司立足航空领域,作为航空工业集团下属重要主机厂的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重要供应商,深入挖掘客户和最终用户的现实和未来需求,紧密跟踪型号设计和制造流程,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实现产品生产、研制和预研协同发展。
目前形成了以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为核心,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飞机部件装配等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公司提供了多个利润增长点。
①飞机地面保障装备公司自 2005 年开始从事飞机地面保障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自主研发的各型发动机安装车、挂弹车等产品已广泛配套于我国空海军现役及新一代战斗机、轰炸机及运输机等多个主力机型,公司参与研制生产的某型号自动运挂一体挂弹车为国内首台,成功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作为军用飞机的重要保障设备,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技术储备,并非货架产品可被随意替代并配套战机使用,公司在型号工程源头的设计环节即开始研制配套保障设备;并且由于军品市场还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日后伴随军方使用反馈及战机升级,地面保障设备随之进行的技术改进一般也是由原厂商完成,公司在该业务领域具备较强先发优势。
②飞机工艺装备公司凭借在工装设计制造领域多年经验积累,通过多次开发及验证,成功将机电液一体化、电液伺服控制等核心主体技术应用到飞机工装业务中,实现从地面保障设备向工艺装备的技术迁移,在传统工装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向柔性、数字化工装产品延伸。
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各类机型提供百余套各型工装。
2013 年起公司便开始承制大型数字化工装系统,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重要机型生产线中,具体包括某型号战斗机中机身数字化装配系统、某型号运输机起落架安装站位数字化测量调姿系统及某型号飞机中外翼精加工数字化调姿系统等。
③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由于飞机在空中飞行,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试验和检测设备是其制造、维护和维修的重要装备。
公司基于对国内航空产业发展态势的判断,分别在供电领域、电磁屏蔽领域、通信监控领域等领域,积累了包括柔性起动供电技术、电磁屏蔽技术、卫通和视距监控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在多个综合检测保障项目,目前公司已为客户定制化设计研发并生产了多项飞机配套的试验和检测设备,具体包括:机电控制与管理计算机处理系统、综合检测车、地面指挥车、数据处理车等。
④飞机零部件加工零部件加工业务方面,公司飞机零部件加工业务主要集中于飞机前缘肋、中段肋、隔框、梁、大梁、盖板、薄壁件等机体零部件的机加制造,下游覆盖多款战斗机、轰炸机以及包括 ARJ21、C919 等在内的民机机型。
⑤飞机部装业务由于飞机零件加工业务参与门槛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在保证产品交付质量与进度的同时,通过工装业务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至部装领域,目前公司已形成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制造、部件装配等方面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公司将上述制造装配经验与无人机产品设计、制造和总装有机结合。
报告期内,公司与航空工业下属单位合作研发的天翼-1 无人机项目持续推进。
总体来看,公司依托自身工艺技术积累以及成熟稳定的业务团队,通过飞机工装、零部件加工、部装业务协同发展,进一步加深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目前已实现由“零部件工装→零部件加工→部件装配→无人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在研项目布局长远在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现有产能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公司航空设备及旋翼飞机制造项目总投资额为 5.50 亿元,建设期为两年,报告期末,项目资金投入进度为 15.97%,达产后预计新增年收入/利润总额4.5 亿元/1.44 亿元。
此次募投项目预计新增设备 160 台(套),通过加大设备投入以及厂房扩建,助力公司飞机零件制造、工艺装备及飞机保障设备等核心业务产能提升,进一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培养技术团队、健全研发制度两手抓,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皆通过瑞联嘉信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 2.34%,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进一步提升研发团队工作效率。
另外,公司也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与包括航空工业集团及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中电科五十四所等在内的国内优质科研院所深入开展研发合作,在研项目方面,主要包括某型号飞机起落架、飞机挂架、飞机吊舱、天翼-1 无人机项目及神光三号项目片状放大器分系统腔内放大工程等,其中部分项目已进入试验阶段。
伴随上述在研项目的有序推进,公司在航空领域产品线有望进一步拓展,未来有望成为利润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① 公司报告期内业绩受产品交付验收及疫情等因素影响,整体有所下滑,但考虑到过往交付验收节奏以及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下半年有望恢复稳健增长;② 公司紧密跟踪型号设计和制造流程,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目前形成了以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为核心,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飞机部件装配等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公司提供了多个利润增长点;③ 公司募投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达产后将助力公司飞机零件制造、工艺装备及飞机保障设备等核心业务产能提升,进一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并且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培养技术团队、健全研发制度两手抓, 通过与多家国内优质科研院所深入开展研发合作,在航空领域产品线有望进一步拓展。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71 亿元、4.73 亿元和 6.0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7 亿元、 1.12 亿元、 1.43 亿元,EPS 分别为 1.13 元、1.46 元、1.86 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格62.15 元,分别对应 55 倍、43 倍及 33 倍 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公司产品下游市场拓展不及预期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立航科技(603261)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较差。
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存货/营收率增幅。
该股好公司指标2.5星,好价格指标2.5星,综合指标2.5星。
(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
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