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国内存储龙头企业(国内三大存储企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8   来源:风电网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118
核心提示:芯片的种类非常多,还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用途分的话,可分为计算芯片、存储芯片、通信芯片等。其中,存储芯片是一大类,且是全球芯片市场比重最大的产品之一。我国每年进口的几千亿美元芯片产品中,存储芯片一般占到三分之一。存储芯片用途非常广泛,但全球存储市场基本被国外垄断。不过中企正在努力,近日又有突破!大家购买电子产品时,比如智能手机,一般会考虑运行速度的快慢、能否运行更大的应用软件等,而决定设备性能的除核心处理器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存储芯片。处理器决定着电子设备的运算速度,而存储芯片决定着设备的读取数据的速度能

   

芯片的种类非常多,还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用途分的话,可分为计算芯片、存储芯片、通信芯片等。
其中,存储芯片是一大类,且是全球芯片市场比重最大的产品之一。
我国每年进口的几千亿美元芯片产品中,存储芯片一般占到三分之一。
存储芯片用途非常广泛,但全球存储市场基本被国外垄断。
不过中企正在努力,近日又有突破!大家购买电子产品时,比如智能手机,一般会考虑运行速度的快慢、能否运行更大的应用软件等,而决定设备性能的除核心处理器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存储芯片。
处理器决定着电子设备的运算速度,而存储芯片决定着设备的读取数据的速度能力。
存储芯片按照断电后数据是否会丢失,可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和非易失性存储芯片两大类。
易失性存储芯片中,用得多的就是DRAM,一般叫内存,可用于临时存储。
在全球存储芯片产品中,DRAM的市场份额占比为53%,主要被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巨头垄断,两家韩企一家美企,三家在全球DRAM市场份额达到96%左右。
非易失性存储芯片中,用得多的就是NAND FLASH,一般叫闪存,可用于长期存储。
在全球存储芯片产品中,NAND FLASH的市场份额占比为44%,主要被三星、东芝、美光、SK海力士、英特尔五家垄断。
总之,韩美日三国垄断了全球存储芯片市场。
尤其是韩企,在全球存储市场的份额最大,三星和SK海力士在DRAM市场上能够占到72%,在NAND FLASH市场上也能占到47%,其他份额基本被美日厂商瓜分。
在2016年以前,我国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份额基本为零,所以根本没有话语权。
国外存储芯片厂商因为有了垄断的优势,掌握了定价权,经常会时不时提高产品价格。
稍微了解情况的都知道,国外存储芯片厂商偶尔会出现着火等事故,然后就涨价了。
为打破国外垄断这个局面,中企开始突围,国产存储芯片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长鑫存储主攻内存DRAM,今年产能将达到月产12万片,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到8%。
长江存储主攻闪存NAND FLASH,其武汉存储基地一期的产能已经实现稳定量产,二期扩产正在进行,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月产30万片,预计市场份额可提升至7%。
长江存储是由紫光携手武汉新芯于2016年成立,自此开始加速发展NAND FLASH。
我们的芯片企业想要突围相当不易,因为还得面对西方的封锁限制。
即使如此,长江存储一直在努力攻坚,差不多用了6年时间,实现了闪存技术从落后到全球领先。
成立后,长江存储用了两年时间研发出了首款国产32层3D NAND,实现从0起步。
为缩短与国外厂商差距,长江存储采取了跳跃式发展,在研发出了64层之后,直接跳过96层,推出了128层堆栈的闪存,领先于三星率先推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长江存储闪存产能的不断提高 ,让我们不用再担心存储芯片被“卡脖子”,还在存储芯片市场拥有了议价权,后来NAND Flash开始回落,国外厂商也不再着火了。
重点是,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技术完全自主研发,还推出了“Xtacking”架构。
近日,在2022年闪存峰会上,长江存储正式发布了基于晶栈3.0(Xtacking 3.0)架构的第四代3D TLC NAND闪存芯片,名为X3-9070,拥有更高存储密度、更快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存储这款产品不仅实现了量产,而且已经被用在海康威视的产品上。
要知道,长江存储这次领先于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全球存储芯片三巨头。
近期以来,西方已盯上了国产存储,并且开始施加了多次限制,想要阻挠我们存储芯片的快速发展。
即使如此,中企还在积极突围。
对此有外媒评道,根本挡不住了!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