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做好冬季供暖工作,北京今年推出4000余名“供热管家”,希望对于出现的供暖问题能够及时应对,以最快速度恢复供暖稳定。
这些“供热管家”大部分在中心城区,在各大小区。
不过也有一些“供热管家”在郊区,在偏远山区。
这些在北京偏远地区的“供热管家”,相比城区的同事,更特殊,他们需要24小时值守,需要有更为强大的专业能力。
在2022年采暖季,密云区在河南寨、太师屯、大城子、冯家峪四个镇建立“煤改电”运维服务站,并设置专人24小时值守。
这些特殊的“供热管家”,尽可能保障山区群众温暖平稳安全过冬。
密云区等边远地区,与城区的供暖方式并不一样。
在城区主要是集中供暖,而在农村地区,则是分散供暖。
因此,北京在这些郊区大力推进“煤改电”行动。
总体来说,“煤改电”工作是防治大气污染,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清洁城市建设。
事实上,这十年来北京的PM2.5浓度下降62%。
虽然有多个因素集体努力的结果,但取消燃煤供暖作用最为巨大,为减少北京的PM2.5浓度做出40%的贡献。
所以,在城区取消燃煤供暖后,北京各郊区也在大力推进“煤改电”互动,比如今年密云区、延庆区、怀柔区大约有一万多村民可以享受“煤改电”供暖。
事实上,自2015年起,密云区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截至目前已对285个村10.16万户实施“煤改电”。
这些居民群众都受益明显。
对已经享受“煤改电”取暖的村民来说,除了改善空气质量外,也能让家里更整洁。
毕竟烧煤时,到处都是各种煤灰,家里会一直显得很脏。
“煤改电”是重要民生工程,不仅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也能减少其取暖费用。
目前北京对于“煤改电”取暖有一定补贴,一是直接补贴,另外还分为谷峰用电。
所以村使用“煤改电”取暖,一度电的收费在一毛钱左右。
这非常便宜,非常实惠。
但我们也知道,随着“煤改电”用户量不断增大,取暖设备售后维护保障工作越来越重要。
这需要建立专门的保障站,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全天候负责。
而且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必须一直就地执勤,不然出现技术问题,可能还要等很长时间。
加上密云多山区,村庄位置较为分散,必须要针对这些村子实行集中服务。
为保障“煤改电”用户温暖过冬,密云区延伸售后服务触角,在位于深山区的河南寨镇、太师屯镇、大城子镇、冯家峪镇等四地建立“煤改电”运维镇级服务站。
这样一来,可以让村民群众在遇到取暖问题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维修服务。
另外还委派工作人员,在各村设立村级服务点,方便群众就近报修、快速解决问题。
做好偏远地区的“煤改电”保障工作,需要设立更多的镇级服务站,并尽可能让工作人员去到各村。
这其实就是将“供热管家”委派到各小区。
但对于北京郊区来说,面积相对较大,人口相对较少,道路不好走,要从远处派遣工作人员维修难度很大。
这个时候,需要借助科技赋能。
日前,密云区农业农村部门已建立煤改电服务监督调度中心,依托智能管理云平台对村民家中“煤改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预警、远程维修维护等。
有了科技支持,可以更好地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甚至可以通过预警,提前发现问题,提前解决,从而带来更好的服务保障。
这让对冬季供暖的保障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据悉,明年密云区农村地区取暖“煤改电”工作将进入收尾阶段,计划完成剩余41个村庄1.6万户的改造。
同时北京其他郊区情况都类似,届时北京农地区将基本实现取暖“无煤化”目标,这会进一步助力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村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