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开始由水利部牵头,联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共同推动对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2.5万座小水电开展清理整改小水电清理整改事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和小水电自身可持续发展。
清理整改工作启动以来,郫都区积极探索小水电管理模式和发展道路,促进小水电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都得到有效提升。
变废为宝助力报废电站枯木逢春在郫筒街道伏龙社区,用废旧的菠萝滩电站改造而成的开放多元化社区公共空间,已经成为沱江河绿道上一道靓丽且颇具人气的风景线。
菠萝滩电站旧照据介绍,菠萝滩电站原属桃花滩电站的一个分站,1992年11月施工,1993年7月竣工。
后因经济发展和城市改革发展规划需要,菠萝滩电站于2015年退出了生产运行。
2017年底,郫都区将废弃了近两年的废旧电站进行创意改造,打造成一个集科普教育、文化传承、公众参与、组织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开放空间,这里集中展示了郫都区水文化及水利电力发展历程,通过讲述郫都发展故事,打造成为郫都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近日,这个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迎来了再次升级。
伏龙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升级后的公共空间更换了以往以图片布展为主的单调展示方式,引入了郫筒酒、郫县豆瓣、蜀绣的“郫都三绝”元素,以参与式和沉浸式体验为主,同时也融入了新业态,打造了咖啡厅、休闲娱乐区等新场所。
社区负责人:“另外,我们也增加了城市记忆馆,保留城市发展的印记,其它的休闲区域同样做了美学提升,更加舒适也更加美观。
”小型水电站“下架”助力安全保障和效益提升记者在由菠萝滩电站改造而成的社区公共空间看到,整个公共空间虽然做了较大改造,但是也保留了发电机组等设施,墙上也有很多水元素的彩绘,整个空间既保存了历史文化气息,也有休闲娱乐价值。
小水电站关停退出,并不意味着失去价值。
为充分发挥退出小水电的剩余价值,郫都区利用保留建筑物、设备等资产,同时开发文化、休闲等功能,实现了变废为宝,菠萝滩电站便是成功变身的典型案例。
离菠萝滩电站不远处的红星电站也被列入了退出名单。
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接下来,水务局将和社区一同对电站进行改造升级,让小型水电站“下架”的同时也能有新的利用价值,焕发出新的面貌,能和菠萝滩电站一样变废为宝。
”据悉,虽然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但过去由于开发理念和技术条件限制以及违规建设、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地区小水电开发过度,造成局部河段减水、脱流甚至干涸,影响了生态环境,这也是此轮小水电清理整改的重要背景。
除此之外,小水电站部分设施陈旧老化、发电效能低下,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亟待整治。
目前,全区15座小水电中,有13座需要整改,2座需要退出,郫都区也已全面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目标任务,并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争取让小水电涅槃重生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END-图、文 | 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