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沕沕水村民用土筐背出一座“红色发电厂”(淴淴水红色发电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7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67
核心提示:点击图片查看视频。【解说】河北省平山县的沕沕水素有“沕水瀑布从天降”的美誉,坐落其间的沕沕水发电厂,被誉为“红色发电厂”和“边区创举”。据淴淴水电厂旧址讲解员丁秀芳介绍,1947年,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当时晋察冀边区的兵工厂,因缺乏动力,生产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经中央工委批准,边区决定修建一座水力发电厂。【同期】平山县沕沕水电厂旧址讲解员 丁秀芳当时也考察了滹沱河、卸甲河和冶河,当时(这几条河的)河水流量和落差,都不符合建电站的要求。最后在平山县志上看到一句话,叫沕水瀑布天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解说】河北省平山县的沕沕水素有“沕水瀑布从天降”的美誉,坐落其间的沕沕水发电厂,被誉为“红色发电厂”和“边区创举”。
据淴淴水电厂旧址讲解员丁秀芳介绍,1947年,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当时晋察冀边区的兵工厂,因缺乏动力,生产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经中央工委批准,边区决定修建一座水力发电厂。
【同期】平山县沕沕水电厂旧址讲解员 丁秀芳当时也考察了滹沱河、卸甲河和冶河,当时(这几条河的)河水流量和落差,都不符合建电站的要求。
最后在平山县志上看到一句话,叫沕水瀑布天上降,(就)来到咱们沕沕水实地考察,当时咱们这个沕沕水瀑布,它的垂直高度是93.7米,泉水流量是每秒0.35立方米,而且地处深山环境隐秘,非常适合建一个小型的水力发电站。
所以朱老总就亲自拍板,把电厂建在了咱们沕沕水。
【解说】1947年6月沕沕水发电厂开始动工兴建,发电厂的修建,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淴淴水村村民王振海告诉记者,在修建水电厂蓄水池时,需要大量的红土,他的父亲就曾在工地上背过土。
【同期】平山县沕沕水村村民 王振海我听我父亲说,全体村民都参与进来了,背土、挖管道沟,修咱们的天池(水电厂蓄水池),一天每人背(土)十几趟。
【解说】据丁秀芳介绍,沕沕水电厂所用的发电机是在正太战役中缴获的,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运到沕沕水。
缴获的发电机是一台柴油发电机,要想把它变成水力发电机,还需要一台水轮机。
当时没人见过水轮机,设计人员在石家庄的旧货市场上找到一本日文书籍,根据上面的资料信息,自己设计制造出了水轮机。
【同期】平山县沕沕水电厂旧址讲解员 丁秀芳朱老总先后六次来咱们沕沕水视察工作,沕沕水电站也是在他亲自主持下修建完成。
这个木头圆盘子是水轮机的其中一部分,在1948年1月25日,朱老总参加咱们电厂的竣工剪彩,亲手转动这个木头圆盘子,启动发电。
刚才咱们一进门,看到“红色发电厂”这五个大字,就是朱老总来咱们沕沕水亲笔题写。
【解说】沕沕水电厂投产后,不仅为周围的兵工厂提供了电力,还把电力输送到西柏坡,为中共中央指挥三大战役,筹建新中国立下功勋。
1975年,沕沕水电厂并入国家电网,原发电设备停止运行,作为历史文物保存。
如今这座红色发电站作为历史的遗存,连同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河北省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近年来,当地百姓靠发展红色旅游,都过上了好日子。
【同期】平山县沕沕水村村民 王振海村里的人们有一部分在(景区)里边就业,不用到别处打工了,像我们上年纪的,不出门就能挣到钱,还有村里面开着三十多户农家院,一年也收入三万五万,十来八万的不等吧。
艾广德 谌诗雨 河北石家庄报道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