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风机导管架安装视频(导管架吸力筒工作原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5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579
核心提示:8月10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院勘察设计的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15号机位三桶导管架风机基础,成功安装到位。这是三桶吸力桶导管架基础在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首次应用,标志着广东院在海上风电领域又一关键技术中取得突破。吸力桶形基础是近年发展起来适用于浅覆盖层海床地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环境友好、安装施工快速、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国内常用于各类海洋平台建设,但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中尚属首次。“与海洋平台的设计不同,海上风电基础需要克服来自风电机组和环境荷载25年的循环载荷作用,而且海上风电基础的平整度要求更高

   

8月10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院勘察设计的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15号机位三桶导管架风机基础,成功安装到位。
这是三桶吸力桶导管架基础在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首次应用,标志着广东院在海上风电领域又一关键技术中取得突破。
吸力桶形基础是近年发展起来适用于浅覆盖层海床地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环境友好、安装施工快速、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国内常用于各类海洋平台建设,但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中尚属首次。
“与海洋平台的设计不同,海上风电基础需要克服来自风电机组和环境荷载25年的循环载荷作用,而且海上风电基础的平整度要求更高,因此吸力桶在海上风电基础领域的应用面临更多难题和挑战。
”广东院三峡沙扒项目设总冯奕敏表示。
针对三峡项目的海况和海床地质条件,广东院设计团队深入开展了吸力桶形基础核心技术研究,集中攻克了风机载荷处理、桶土间循环弱化设计、吸力桶基础各工况设计和贯入施工计算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尤其是桶土间的循环弱化计算,能准确考虑吸力桶长期服役条件下的承载力和变形,从而精准设计,是吸力桶设计中的重要突破。
此外,广东院还开发了许多集成式的设计程序,大大提高了吸力桶基础的设计效率。
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海域,装机容量为300兆瓦,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将达8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65万吨,对当地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项目所在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水域深、涌浪大、台风频发等多重挑战,广东院在三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开展设计优化论证,已先后完成了国内同容量最轻海上升压站、国内作业水深最大的四桩导管架基础、国内最大最重单桩基础、三桶导管架风机基础等多项国内首创设计,为探索更适合南海海域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技术方案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