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中国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突破6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68万吨。
不过这个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我们的电费又要下降了,是不是今年夏季就不会缺电了?的确,在2022年的时候,我国可以说也遭遇了不少地区缺电的情况。
而在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全面进入大规模产电的情况之下,是不是真的再也不可能遇到这种局面呢?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看看吧。
白鹤滩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是位于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在建设完成之后,该水电站也成为了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成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和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所以,在全面投产发电的问题上,中国白鹤滩水电站是不会太差的。
那该水电站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圆筒式尾水调压室规模世界第一世界首次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所以,单独从这个工程项目来说,的确也算是顶级技术的验证了。
而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双曲”的意思是在横向和竖向都是曲线,顶部弧线长度709米,最大坝高达到了289米,相当于100层楼高。
白鹤滩大坝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低热水泥混凝土总量8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结构抗裂安全系数超过2.0,大坝长期承受1650万吨世界第二大水推力。
所以,这些指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水电建设技术非常强大。
同时,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中国也实现了更大规模的运用。
并且白鹤滩水电站发展出来之后,我国金沙江水电基地的组建也就基本完成了。
而且,它对推动我国“西电东输”的战略布局也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将会彻底解决我国东部地带电力紧缺之下的影响。
主要供电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并兼顾当地电网的用电需要。
同时,可增加下游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梯级水电站的年发电量24.3亿kW·h,并可增加下游各梯级枯水期(12~5月)发电量92.1亿kW·h,明显改善下游各梯级的电能质量,发电效益巨大。
所以,我国整体的水系“清洁能源布局”也差不多完成了。
那下面就是大家考虑的关键性问题了,缺电还会不会出现。
电价会下滑,我国还会缺电吗?首先我们说明一下,电价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与发电量的多少存在关系,而是根据需求量,不同时期的用电量存在关系。
当电力紧缺与电力较多的时候,这两个时段的电价调节必然存在。
所以,电价的多少算是根据市场调节而来的,并不是看单方面的因素,这个没有办法来看。
那水电如此强大的布局,会不会让我国不再出现缺电的情况?在2022年的时候,“清洁能源大省缺电”的消息可以说备受关注,因为这是不可思议的情况,而且从2021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各省区的当年发电量中,四川位列第6,发电量为43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但用电量仅为全国第9位。
这是什么情况?那就是电力的输出是相当的大。
在2022年7月的时候,四川售电量达29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9%,刷新了单月售电量最高纪录。
所以,按照电力输出以及销售的情况来看,大家应该都会直接说,四川根本不可能出现缺电的情况。
那为什么缺电呢?原因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没有雨水,在正常情况之下,夏季丰水期因来水多,水电可以“大发”,冬季枯水期来水少,水电则减发或者不发。
而在2022年,我国大范围地区遭遇了少雨的情况,所以,我们的水能发电也就失去了发电的能力,以至于电力的产出根本做不到用量的比例。
所以,引发了电力的紧缺。
而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破600亿度。
的确也改变了我国电力的格局,600亿千瓦时电能,可满足约75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以2020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950亿千瓦时为标准计算),它拥有16台我国自主研制、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
如果在水量较为丰富的情况之下,我国必然只能出现“超产”的电力可能,但是,如果依然是出现缺水的话,这个问题依然是存在的。
但是,在建设水电站之后,其实也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应,那就是可以将其水源先存储,后面来释放。
但是,长时间的少雨也难以避免这个问题。
所以,会不会缺电——对于我国来说,最关键性的问题还是在我们说的水上,而不在其他问题上。
对于2023年来说,气候会如何转变,我们的确也不知道。
但是从气候变暖的角度来讲,未来极端性的气候现象会越来越多。
所以,少雨的情况也还是可能出现,这里只能按照气候预判做好提前准备,我们也没有其他办法。
总结整体上来说,中国的水电发展还是相当不错,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当然,它也是改变我们地球气候现状重要的一个部分。
长时间以来,人类都在想办法进行对温室气体的减排,而我国采取最大化的利用清洁能源,来改变我们对碳的依赖,可以说做到了“双重效应”,竟满足了电力的需求,也为地球减排做出了贡献。
所以,这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最为关键的点还是中国建设水电技术的发展强大。
很多国家想发展,但是没有技术,这也是难。
这些年来,中国的不少基建技术走向国外,也是对中国技术发展的一种肯定,这是我们都值得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