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2020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目标、四个坚持、八项重点工作、十大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为全集团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全集团范围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热潮。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解读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凝聚干部职工共识,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特约评论员 ◆ 战略发展部战略规划室副主任刘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40多年高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的国有企业也迎来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转型。转型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在人类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眼下,历史的指针已经拨向2020,站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历史节点,东方电气集团召开了2020年度工作会,邹磊董事长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坚持和八项重点工作”的决策部署,并把转型升级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全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要求,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持续推动三个转型: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产品结构转型,从生产制造到制造服务、再到系统化解决方案的业务结构转型,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经验,也是行业国际巨头的共同选择。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19世纪末,德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在电力、机械等领域率先发力,实现了现代化。二战后,日本瞄准钢铁、电子、汽车等产业快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不断完善升级的制造业体系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一些曾经也在工业化上取得不俗成绩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放松对制造业发展的坚持,特别是忽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在我们能源装备行业,日本三菱、美国GE、德国西门子等大型跨国企业,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其核心策略是通过大量的资产并购、业务剥离,不断优化自身业务组合,大幅度提升新组合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并在近年来进一步实现了业务的精简和聚焦,为其打造继续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一年,东方电气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行业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板。参与建设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引领了全球水电的行业发展;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机点火成功,标志着我们完整掌握了重型燃机设计、试验验证及制造全套关键技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1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顺利下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首张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制造许可证“花落东方”,第四代核电示范快堆四大换热器设计工作完成,代表了先进核能的利用方向。我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全套核心技术,第三代样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90万公里。同时,我们组建了中国首个能源装备工控网络安全工程实验室,致力于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基础支撑;与电信运营商联合成立5G+先进制造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目前,集团公司火电占营业收入比重已降至三分之一,占新生效合同金额比重已降至五分之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已初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国有企业,特别是东方电气作为打造“国之重器”的国家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技术变革、提升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为核心,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未来东方电气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特别是在转型升级方面要取得突破,应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确定的战略目标,沿着以下三个方面坚定前行。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电力电子与智能控制、新兴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业装备等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一方面,要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装备企业为目标,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导向,提升所在行业的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经营生态,服务于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动摇。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智能基础设施与集团公司制造能力的深度融合,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通用技术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好智慧电厂、智能装备、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提高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
转方式、调结构是新常态的本质特征。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起,必须有长远眼光,有久久为功的耐力。当下,我们唯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不为一时波动而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编辑/高舒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