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产业规模效益 电网与电站具有规模效益。
发电站一般是火力发电站,部分是水力发电站,还有一部分是核电站,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发电站或发电方法。
火力发电站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一般是装机规模越大,发电效率与效益就越高。
装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能源的转变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装机规模比较大,一般可以使电站工作人员人均发电量比较多,这是发电效率的提高。
装机规模越大,发电成本一般就越低,电站的资本收益就越多。
发电站的规模与市场需求有关,一般是较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发电站规模的增大。
单个火力发电站的规模由市场需求与火电站规模效益共同决定。
对于水力发电站,一般也具有规模效益,水力发电站的规模由水力实际状况决定,不是由水力发电站的可能的规模效益决定。
核电站也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基本与火电站类似。
只是综合技术含量高一些,安全系数要求高一些。
单个核电站的规模也是由市场需求与核电站的规模效益共同决定。
在社会发展程度类似或者一定时,以及其他相关条件类似或者一定时(比如气候等因素),电力的需求市场规模与社会发展程度有关,也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由于电力远距离输送不方便,电力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局部区域的电力市场与局部人口数量成正比。
而局部区域电力市场规模对区域内电站的可能规模有重要影响。
一般是局部电力市场规模越大,区域内的发电站规模就越大。
对于社会发展程度类似地区或差异不大的地区,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电力市场需求,局部电力市场需求的不同,一般对应着不同的发电站规模。
外蒙古的电站规模相对内蒙古的电站规模一般要小,原因是内蒙古的人口密度比外蒙人口密度大许多,电力市场自然要大许多。
并且内蒙古的电力还大量输送到临近地区,这导致内蒙古的发电量比较大,对应的发电站一般比较大,电站的规模效益比外蒙古大。
我国西藏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各种电站的规模一般比较小。
中国在电站建设上,相对许多小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
中国的总体用电量很大,局部用电量也很大。
就是建设一个特大电站,发电量占国家发电比例也不是多大,新建设的大电站可以很容易的融入中国的电力市场。
而一个电力需求比较少的国家,建设一个大电站,由于电站的发电量很大,占这个国家发电的比例也会很大,这个国家的电力市场难以吃的消。
一下子增加那么多的发电量,会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吗?没有那么大市场需求,电站就不会赚钱,不赚钱,就很难建设这么大的电站。
这些国家只能建设规模比较小的电站,而小电站规模效益不那么高,总体发电成本就高了。
电网的效率。
电站发出的电需要输送到千家万户,这就构成了一个电网。
电网密度一般与人口密度成正向关系,人口密度倍增,并不表示电网密度会倍增,电网密度增大情况一般要小于倍增比例。
人口密度倍增,一般代表着用电量会倍增。
在人均用电量一定时,人均在电网上的投资,一般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在人均用电量一定时,电网设施的人均年损耗也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在人均用电量一定时,电网输送电量的损耗比例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因为电力输送的平均距离会减少。
比如城市人口密度极大,电网电量损耗比例比农村小一些。
在相同社会发展水平时,由于各地人口密度相差极大,这导致人均电网的成本也相差很多。
在某些人口非常稀少的地方,人均电网成本很大。
人均电网成本大到,用网络电变的不合算了,还不如自己发电合算,或者干脆不用电。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并没有电网,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口稀少,中国也有这样的地方。
现在这些人口稀少的地方,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需要自己发电,自己发电的成本一般要比电网电的价格高许多(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一般是电网电的3倍左右)。
这也是人口稀少地区用电的一个缺点,不具有用电的规模效益。
随着人均用电量越来越大,电变的越来越重要,这个缺点也跟着越来越大。
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逐渐下降,这个缺点会逐渐减少。
50年前大家都很少用电,也无所谓优点缺点,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与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在用电上,没有多少差别。
近几十年,在用电上,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相对人口密度非常稀少地方的优点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