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柳玉鹏】编者的话:英国首相苏纳克11月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年度晚宴上的外交政策演讲,不仅遭到中方的批驳,也被国际舆论嘲讽。
他有关“英中关系‘黄金时代’已终结”的言论和准备紧跟美国对华强硬的姿态都显得十分幼稚。
从英国2015年提出开启英中“黄金时代”到现在单方面宣布结束“黄金时代”,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这7年间,也正好是英国酝酿脱离欧盟到真正“单飞”的一个时期。
“脱欧”后的英国在应对各方面挑战时政策混乱,政治保守和民粹化倾向增强。
英国提出要做“全球化英国”,但现在该计划已沦为一句竞选口号。
英国与布鲁塞尔“离婚”,和北京结束“黄金时代”,却甘心做华盛顿的“跟班”。
但损人不利己的英国也没能被美国高看一眼。
种种迹象表明,受困于“脱欧”后遗症的英国,很难施展其“全球雄心”。
自身混乱,却在涉华问题上“颠三倒四”“在欢度佳节之际,我们回顾过去12个月,并对新一年满怀期待。
即将到来的中国羊年,对于英中两国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
”2015年2月,在中国农历羊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通过华文报纸《欧洲时报》发表了这样的春节贺辞。
同年9月,曾力主英国率先加入“亚投行”的时任财政大臣奥斯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表讲话,呼吁英中携手打造“黄金十年”。
在奥斯本看来,“黄金时代”加深的不光是英中两国单纯的商贸关系,而且涉及更深层的合作,那就是共同解决世界上面临的大问题。
这位卡梅伦的“左膀右臂”还坦言,英国与中国不可能总是保持意见一致,但至少是在与世界上真正的重要国家保持接触与互动。
当时欧洲的舆论认为,英国不仅是跨大西洋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欧中之间的桥头堡,英国在欧盟成员国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无可替代。
“黄金时代”开启后,英国对中方开放核电建造项目,为中企在当地开展业务提供便利,欢迎更多的中国教师和学生来授课、留学,每月有两百架次航班往返英国和中国之间……截至今年9月,中国已成为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仅次于美国。
2016年6月,英国举行英欧关系公投,“脱欧”选项以51.9%支持率胜出,卡梅伦随后宣布辞职。
卡梅伦之后,唐宁街10号又迎来送往4位首相:从特雷莎·梅到约翰逊,从特拉斯到苏纳克。
2016年9月,接任首相不久的特雷莎·梅在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时,同中方再次确认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
2018年7月,约翰逊就任首相后,尽管英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唯美国马首是瞻,但很清楚“英国需要中国”,特别是通过来自中方的投资来帮助英国走出困境。
在约翰逊任期内,英国于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欧”,结束47年欧盟成员国历史。
为期11个月的“脱欧”过渡期后,“单飞”的英国发展得并不顺利。
2022年7月,约翰逊因身陷“聚会门”、用人不当等丑闻,在党内压力下宣布辞职。
其继任者、视中国为“威胁”的特拉斯在任45天便突然宣布辞职,给英国政坛留下一片混乱。
最近几年,崇尚政治实用主义的保守党政治人物,似乎相信英国不再是欧盟成员国之后,早前的对华外交策略也失去价值。
但对苏纳克结束英中“黄金时代”的言论,英国政界和民间依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英国反对党工党外交事务发言人拉米直言,苏纳克在伦敦金融城的演讲“像稀粥一样薄”,在涉华问题上“颠三倒四”。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当地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英中关系不可能从2015年就一下子进入“黄金时代”,而是建立在双方成熟的邦交关系基础之上。
同样,即使在“黄金时代”,出现英国政界对华“鹰派”的杂音也很正常,但“脱欧”后的种种不顺现在把英国逼到新的十字路口,苏纳克显然更想去迎合那些强硬的“鹰派”。
有英国老人和记者谈到“黄金时代”的话题时表示,他鼓励家里年轻人学中文,有机会去中国工作,因为英国社会的流动性太低,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脱欧”后的英国要做“全球化英国”,但伦敦商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考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英国政府这些年的很多做法却是在抵制全球化经济,并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没捞到“脱欧红利”,却失去自身优势近日,伦敦国王学院欧洲政治和外交教授阿南德·梅农在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刊发题为《英国为什么踉踉跄跄》的文章。
文章开门见山地说:“人们惊讶地发现,以前务实、可靠的英国似乎陷入无法控制的混乱。
‘脱欧’公投以来的这6年,英国发生太多的动荡。
”梅农认为,所有关于英国政治混乱与经济衰落的争论背后,都有“脱欧”的影子:“留欧派”将混乱归咎于“脱欧”决定;“脱欧派”则声称,当前形势是政府胆怯和未能全面把握好“脱欧红利”造成的。
近期的多个国际民调显示,认为“脱欧”后自己日常生活变得更糟的英国受访者已从去年6月的30%增加到目前的45%,与此同时,后悔“脱欧”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有西班牙和法国的媒体盘点“脱欧”给英国民众带来的“灾难性影响”:金融不稳、生产部门劳动力短缺、食物短缺、物价高企、欧盟客户流失、能源问题面临挑战、北爱尔兰僵局、过境管控时间增加、经济和社会不稳定性增加导致民众心理健康恶化等。
英国《卫报》也报道说,“英国正慢慢认清现实,‘脱欧’使我们变得更加贫穷和孤立无援”。
俄罗斯《独立报》文章认为,英国在“脱欧”后一直陷入困境,现在苏纳克的对华政策将让这个国家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据英国阿斯顿大学统计,与“脱欧”前相比,英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下降22.9%,但从欧盟国家的进口总体上保持不变。
在中英“黄金时代”,英国非常看重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庞大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