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电子是如何发现的?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354
核心提示:......一切都开始于2600多年以前一位被称作“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 og Miletus)的古希腊人被认为是第一个观察到我们今天称作“电现象”的人他发现当琥珀被毛皮摩擦后,可以吸附草屑用泰勒斯的话来说,琥珀就叫做电子(electron)自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人们所了解的全部电学在人们对琥珀的特性进行新的研究之前自然界一直等待了2200多年一位十七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发现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其他一些材质也能表现出和琥珀相同的吸附性质他还发现这些材

   

......一切都开始于2600多年以前一位被称作“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 og Miletus)的古希腊人被认为是第一个观察到我们今天称作“电现象”的人他发现当琥珀被毛皮摩擦后,可以吸附草屑用泰勒斯的话来说,琥珀就叫做电子(electron)自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人们所了解的全部电学在人们对琥珀的特性进行新的研究之前自然界一直等待了2200多年一位十七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发现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其他一些材质也能表现出和琥珀相同的吸附性质他还发现这些材质能吸附稻草以外的物质吉尔伯特依照希腊语中的琥珀来命名这些具有琥珀性质的物质他把他们叫做“带电体”40年以后,在英国诺维奇附近托马斯·布朗爵士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没有找到任何不同于威廉·吉尔伯特的发现在布朗爵士看来,当你用布摩擦水晶水晶就变成了一个带电体就像我们说弹性体都具有弹性的性质带电体都具有电动的性质18世纪法国的物理学家查尔斯·杜费(Charles du Fay)是下一个有着重要新发现的人他几乎发现了所有的物质,除了金属和液体其他物体经过加热和摩擦都能成为带电体另外,他发现当两个带电体彼此接近他们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基于这项额外的信息杜费发现带电体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别任何两个来自相同类别的物质总是互相排斥而两个来自不同类别的物质总是互相吸引尽管有这些新发现杜费对物理的诠释还是被历史所遗忘了相反,一位富有魅力的美国年轻人创建的词汇却被我们牢记且沿用至今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听说了在欧洲进行的研究工作并开始了自己的有趣实验他很快学会了如何制造在去电时产生大量火花的电子装置富兰克林喜欢搞恶作剧他经常用这些装置来吓唬他的朋友们在设计出了更高效能的装置后他把积电和去电作用比喻成枪弹上膛和开火没过多久,富兰克林和其他人就发现可以把武器和恶作剧联系在一起富兰克林继续打比方把这个组合比喻成军舰上的大炮军舰甲板上的大炮可以几个炮筒同时开炮同样的,带电炮台也能够同时放电并产生巨大的火花这项新技术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闪电云是不是就是一个硕大的带电炮台?”富兰克林的解释如下他假设有一种被他称作“电流体”(electrical fluid)的物质当一个人去摩擦一根玻璃试管这样的摩擦或充电引起了电流体的流动或者说电流从人移动到了玻璃这就导致人和试管都变成了“带电的”通常,如果人站在地上他们的电流体将会回归正常这是与地球电场进行交换的结果就像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站在类似蜡块的东西上可以隔绝这样的流动他认为当一个物体带过量电流就是正电体而电流过少的则为负电体当物体接触或者相互靠近,电流就可以在它们之间互相流动直到他们达到一个平衡两个物体间的电流差越大,电流可以跳跃的距离就越大从而导致在空中产生火花而物体的材质在冲电过程中决定了电流体是增加还是减少这就是杜费的两个带电类别“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就是这个原因在接下来的150年富兰克林的理论被应用于发展更多的理论和发现这些都沿用了他所创建的词汇这项科学调查不仅带动了科技的进步而且最终使科学家们能够深入研究电流体本身1897年, 在英国剑桥工作的约瑟夫·约翰·汤姆生(J.J.Thomson)发现了电流体实际是由物理学家乔治·史东尼(George Stoney)命名为电子(electrons)的微小粒子组成于是我们回到了故事的开头古希腊文的琥珀用泰勒斯的话来说,琥珀就叫做电子(electron)但是这个故事还有后续这些电子被发现是按照富兰克林假设的、反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正电体并不携带过量电流,而是缺少电子与其对整个理论推倒重建出于对常规和惯例的考虑人们决定还是保留富兰克林的词汇这种做法在肯定了电子的发现的同时还保留了富兰克林的电子流动理论将其重命名为“常规电流”电子变成了电流三文鱼沿着常规电流这条深邃不羁的河流逆流而上许多不了解这些概念的由来的人难免会感到困惑......作者:小D排版编辑:陆妹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