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山东枣庄煤业集团(枣庄薛城煤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366
核心提示:法治中国山东网视6月11日(通讯员 万照广 张生 潘南)讯,6月10日,在位于珠江路的携创亿商城营销大厅,笔者看到,来自上海、北京等地区的企业大单往来络绎不绝。据该公司董事长董事长董来贤介绍,仅2014年,商城市场交易额就突破了10亿元大关,一跃成为鲁南地区电商“航母”。携创亿商城只是薛城区“试水”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今,像携创亿商城这样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电商企业,在百年煤都--薛城,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截至5月底,已发展到54家,带动就业860多人,年交易额近20亿元。浴火重生中,薛城区迅

   

法治中国山东网视6月11日(通讯员 万照广 张生 潘南)讯,6月10日,在位于珠江路的携创亿商城营销大厅,笔者看到,来自上海、北京等地区的企业大单往来络绎不绝。
据该公司董事长董事长董来贤介绍,仅2014年,商城市场交易额就突破了10亿元大关,一跃成为鲁南地区电商“航母”。
携创亿商城只是薛城区“试水”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今,像携创亿商城这样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电商企业,在百年煤都--薛城,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截至5月底,已发展到54家,带动就业860多人,年交易额近20亿元。
浴火重生中,薛城区迅速羽化蝶变,华丽涅槃,砥砺转型的轨迹出现历史性转变。
上下求索:转型路漫漫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薛城区有着300多年的采煤历史,区内煤矿最多时达到47处,煤炭对财政的贡献率最高达70%以上,素有“百年煤都”之称。
2009年,随着枣庄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试点城市,仿佛只是一夜间,薛城区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渐成“泡沫”。
该区决策者们意识到:传统资源在为薛城提供发展优势的同时,也窒息了创造活力和扩张冲动。
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冲破资源“围城”,打破资源“诅咒”,跳出“矿竭城衰”的怪圈,主动转型。
作为一个刻有鲜明工业印记的城市,面对资源枯竭、转型发展的“大考”,薛城究竟该何去何从?科学发展因时因地而异,创新转型时不我待。
新的历史发展大潮中,如何转方式、调结构,负重转型,考验着该区区委、区政府的胆识和智慧。
在周密细致调研基础上,新一届区领导班子顺应时势、果断决策,以打造城市新门户、物流新枢纽、制造业新基地、煤化工新园区为目标,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六位一体”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拉动“实力薛城”、以科技崛起打造“创新薛城”、以服务业繁荣彰显“活力薛城”、以绿水青山绘制“生态薛城”、以城乡一体建设“宜居薛城”、以现代理念经营“文化薛城”,一场史无前例、规模浩大的转型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百年煤城华丽转身。
激活引擎:经济唱大戏作为一个老工矿城区,工业经济转型是薛城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经济效益,是一条必由之路。
山东多乐公司是一家集炉具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民营企业。
为解决科技研发难题,公司与德国WOLF公司联合成立了“山东省中德新能源锅炉合作研究中心”,58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荣获国家专利。
围绕搭建和多乐公司一样的开放型综合科技创新平台,薛城区科学调整考核“指挥棒”,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引入季度动态考核内容,海帝公司、智赢门窗等一大批区内企业纷纷与高校“联姻”,成立研发中心,参与行业国标制定,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标准”转变……坚持“敲开核桃”,壮大煤化工产业是薛城区转型发展进程中的精彩一笔。
该区能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聚集项目13个,其中5.5亿立方制气前期、煤气发电、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汽运物流、干熄焦5个项目已建成运行,全区已累计发展新型煤化工企业18家、产品26个,实现产值40亿元。
世界煤焦油生产企业前三强中,JFE、OCI两家公司都落户该区。
提速现代服务业, 注定了薛城区“不会走寻常路”。
该区全面推进鲁南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建设,集聚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鲁南煤炭交易中心等项目10余个。
加快推进投资30亿元的万洲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天衢物流港、居然之家等专业市场汇聚品牌名店160家,全区专业市场发展到8处,初步形成了“立足鲁西南、辐射苏鲁豫皖”的现代物流格局。
累计发展海通证券、交通银行枣庄总部等区域性金融总部企业15家,新引进海通船运、圣衣化工等总部型企业15家。
围绕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该区着力打造铁道游击队红色品牌和奚仲造车始祖文化金字招牌,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37万人次,带动就业1.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1.06亿元,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日渐规模。
城市嬗变:打造生态绿薛城因煤而兴,煤炭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煤尘的泛滥。
但是,初夏时节,信步城乡大街小巷和社区、工厂,意想中的“煤黑”荡然无存,反而给人十分洁净的感觉,映入眼帘的总是深浅不一的绿色。
然而,就在几年前,山秃、水污、天灰、气呛一度成为辖区环境的真实写照。
“气味难闻、煤灰多,不敢出门散步,回到家就得关严门窗!”家住临城街道的老水塔街的李发义老人如是说。
为了让煤都变成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薛城区果断实施水泥产业、采石企业退出和工业项目退城进园战略, 2008年拆除了海化煤业1-6#焦炉,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8条,关闭整合小煤矿30余家,取缔“五小”企业216家。
高标准实施蟠龙河、小沙河整治,完成远通纸业等5家企业废水处理升级改造,建设了蟠龙河下游13公里生态湿地长廊,新建5座橡胶坝、12座溢流坝,退耕还湿1200亩,成为全省南水北调东线治污示范工程、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工程。
围绕铁腕治气,先后完成远通纸业等5家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工程,整治储配煤场、砂石料厂28处,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9.2平方公里,建立了城区饮食服务业油烟管理台账,拆除集中供热范围内燃煤锅炉52台、改造浴池锅炉8台,淘汰黄标车2580辆。
薛城区把城市开发改造作为生态区建设的核心环节,2008年以来,累计征收房屋3.92万套、617.9万m2,修建城市道路24条、346公里,拉开了130平方公里的大新城发展框架。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322个自然村实现了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完成裸露土地绿化26处、14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568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6.2%,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环境一天天改良,薛城真正实现了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每年有超过50万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
要搁十年前,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该区旅服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责任编辑:段莉]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