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各家上市公司储能产品毛利率情况今年以来,储能市场持续火爆,发电侧储能装机量和独立储能装机量均出现大幅度增长,其中大部分为锂电池储能系统,带动了锂电池产业保持产销两旺的局面。
那么,锂电池储能产品的利润空间如何?我们不妨通过一些上市公司公开的半年报数据,来分析一下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真实利润情况。
8月23日,全球锂电池龙头公司宁德时代发布2022年上半年报,储能系统业务实现了超127亿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达171.41%,储能业务已经占到宁德时代上半年总收入的11%。
但是,与业绩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德时代储能业务的毛利率则走向另一端。
去年上半年,其储能业务毛利率为36.6%。
去年全年,储能业务毛利率尽管有所下降,但也达到28.52%。
而在今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毛利率骤降至6.43%,同比下滑近30个百分点,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8月26日,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公司阳光电源发布2022年上半年报,储能行业收入23.86亿元,同比增长159.33%,占上半年总营收的比例达到19.42%。
但是,储能系统的毛利率仅为18.37%,同比下滑2.86%,且大幅度低于公司主营业务光伏逆变器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8月26日,作为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第二梯队的领军者,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公布了2022半年报,储能电池业务在财报中首次披露,本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7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4.8%,但毛利率仅有10.24%,整体上拖累了公司毛利率水平。
8月30日,南都电源发布半年报,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6.35亿元,同比下降14.6%;实现归母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1323.3%;每股收益为0.61元。
其中电力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25.06%,毛利率为15.7%,同比降低7.59个百分点。
8月26日,海外户用储能市场的龙头公司派能科技公布2022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收18.54亿元,同比增长171.94%,毛利率为29.01%,同比下降7.93个百分点。
我们把以上几家公司2022年上半年储能产品的毛利率做个汇总,对比如下:除了派科科技之外,其他几家公司的毛利率均低于20%,并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02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盈利困境自去年上半年以来,锂电池上游所有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从5万元/吨飙涨到50万元/吨,涨幅近10倍。
负极石墨价格同比涨幅超100%,电解液价格涨幅一度超过200%,直到4月份才开始逐步回落。
六氟磷酸锂市场价格从2020年8月份一路上涨至2022年3月2日的90000元/吨,持续上涨19个月,涨幅达到748.92%。
从储能系统成本构成上看,电池成本占比最高,达60%。
因此,电池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必然导致储能系统的成本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在原材料涨价的大背景下,纵然强大如宁德时代也无法避免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其他锂电池企业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
已投资上游原材料的锂电池企业,毛利率下降幅度会小一点,且可以通过上游材料利润增加来抵消下游电池和系统利润缩水的困境,而众多二三线电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则对此无能为力。
我们再来看看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市场价格。
2022年上半年,根据已公布的63个锂电池储能项目的储能设备采购(含集采、框架采购)或EPC总承包中标结果,涉及储能项目总规模近4.02GW/7.92GWh,可以统计出储能系统的平均中标价格:0.5C储能系统均价为1.62元/Wh;1C储能系统均价为1.84元/Wh。
中标价格从年中开始已逐步回落,8月份华电集团1.4GWh储能系统开标,标段一的平均中标价格为1.43元/Wh,标段二的平均中标价格为1.48元/Wh。
由于国内大型终端储能电站大多采取集采招标的形式,参与招标的企业众多,储能系统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与去年同期1.2~1.7元的中标价格相比,今年的价格涨幅并不大,远不足以覆盖电芯材料超过100%甚至几倍以上的涨幅,大多数成本压力都由锂电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自己消化了,导致毛利率快速下滑,产品利润微薄。
在我们分析的几家上市公司当中,唯有派能科技的毛利率维持了很高的水准,虽然一样受到电芯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但是该公司的业务主要来自于境外,受益于俄乌冲突和欧洲电荒,2022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快速增长,达到17.38亿元,营收占比为93.77%。
海外市场储能产品价格较高,派能科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给下游客户,不会导致毛利率出现大幅度下滑。
我们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电芯材料成本和国内储能市场价格会保持相对稳定,储能系统利润较低的情况不会有大幅度改善,企业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进入发达国家,分享全球储能市场的红利。
03重磅储能大会助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截止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占比为11.8%,对应装机容量为5.12GW。
“十四五”期末,电化学储能累计投运规模预计将超过 60GW,新增装机量将超过55GW/110GWh,将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完成十四五期间的碳排放目标。
电化学储能产业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助推我国储能市场走向规模化,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推动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深化上下游企业的相互合作,大会组委会兹定于10月28-29日,在杭州举办“2022(第一届)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创新论坛&商业峰会”,欢迎各方嘉宾莅临大会现场,共同探讨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共襄行业发展盛举。
我们有幸邀请到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鹏辉能源、派能科技、中科海钠、上海兰钧、蜂巢能源、南都电源、阳光电源、禾迈股份、易事特、科华数据、盛弘电气等众多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参与本次大会,共同探讨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