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火车站南广场前工运桥(大洋桥)西侧的古运河南岸,有一艘名叫黄鹄轮的轮船一直在静静地停靠在运河边。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艘船老是停着不动呢?因为这艘船没有动力,简单来说,就是一只景观船。
虽然它现在不能开动,但在历史上,这艘“黄鹄号蒸汽机轮机船”却是非常非常地有名,因为它是历史上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
黄鹄轮对于无锡来说更具意义的是,它是由无锡人徐寿父子和华蘅芳三人共同设计建造的。
1865年4月(清同治四年)这艘轮船建成,并在南京下关江面试航成功。
曾国藩高兴地给这艘轮船起名“黄鹄”轮。
所谓黄鹄,就是黄天鹅的意思,寓意着中国科技一飞冲天。
这只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
据记载,这艘船当时的造价为白银八千两。
曾国藩为什么要建造这一轮船呢?为了强军。
自1840年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的国门,中国的有识之士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掀起了一场救国图强的洋务运动。
这其中就包括了徐寿父子和华衡芳。
徐寿、华衡芳、徐建寅徐寿(字雪村),是江苏无锡人,生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以及“学以致用”思想的影响,徐寿一反那些认为科技是“雕虫小技”、“奇技淫巧”的传统观念,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大有裨益,转而研读格致之学。
徐寿与无锡同乡华蘅芳一起去上海买回了《博物新编》等一大批西方科技书籍自学,掌握了化学、物理、机械、数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穷源究委”、“皆通其奥”。
徐寿尤其在数学、化学及力学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
华蘅芳是无锡县荡口镇人,精通代数学和微积分。
尤为关键的是,这几个人都是动手能力极强的人,加上无锡一直以来都是造船重地,三人对造船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1861年徐寿、华蘅芳应聘到安庆内军械所绘制机械图。
在这里,每天看到长江里来来往往的外国兵舰,心中都十分地愤怒。
巧合的是,曾国藩好正想造轮船,双方是不谋而合。
在曾国藩的全力支持下,三人开始了机器轮船的研究设计和建造。
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1865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蒸汽机动轮船终于试航功成。
“黄鹄”号全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它的建造揭开了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帷幕。
可惜的是,当年建设的那艘黄鹄轮已经被战乱摧毁,现在无锡古运河边的这艘“黄鹄”号轮,是一个“复印件”,是按当时的记载的尺寸和图纸,重新制造的,而且没有安装动力。
虽然只是复印件,但代表的却是那个时代的无锡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科学救国的精神。
徐寿等人,也成为无锡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