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今年的国庆节,父亲终于信守诺言了一次,陪我们一起过节啦。
” 刚上大学的女儿对父亲略有责备。
这位不守诺言的父亲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上贡麻乡隆亚村“第一书记”王刚。
“这次回西宁也是有任务的,我们的风力发电项目马上实现并网,我正在抓紧时间办这个事情,老乡们都等着我的好消息。
” 王刚笑着说,人在家,心却在千里之外。
能让老乡们干些什么2015年,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组建了扶贫工作组,选派农行甘德县支行行长王刚为果洛州甘德县隆亚村“第一书记” 。
上贡麻乡隆亚村位于甘德县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400米,草场资源贫瘠、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困难, 233户中有67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草场资源有限,靠放牧为生基本没有可能,牧业收入少之又少。
” 摆在王刚面前的头号难题就是:能让老乡们干些什么?挨家挨户走访!解决头号难题的突破口就是要跟牧民面对面,短短一个月, “第一书记”用脚丈量了数千公里土地, 233户牧民家庭,全村67户、236名贫困人口全部了解了一遍。
“这一趟下来,我是开心的,因为老乡们都有致富的心,他们都想过上好日子。
” 王刚多次与村两委集体“会诊”后,开出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的“良方” ——这里海拔高,白天太阳光强,晚上风大,在果洛州农牧科技局的帮助下,隆亚村风光互补发电项目诞生了。
用什么换得老乡们的信任以产业扶贫为重点, “政府增信+风光互补发电+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在隆亚村上线了,风(电)光(电)互补扶贫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1000万元。
这笔贷款不仅为隆亚村安装了70台5KW风力发电机组,易地搬迁户还搬进了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的“阳光房” 。
有产业了谁来干?怎么样才能得到老乡们的信任? “项目刚刚引进时,没有人认可,还有人说我们是骗子。
有老乡反问我, ‘风和太阳还能有电?就靠这些机器就能挣上钱? ’”王刚回忆当时的情况。
不理解不认可,没关系,继续挨家挨户做工作。
“项目的实施需要工人,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来,我们先手把手教他,学会了就能上班,工资日结,每天150元。
” 王刚先去了青壮年的家里,一户不肯,再去下一户。
牧民们居住分散,户户之间离得很远。
“我们都带着帐篷,天黑了就在帐篷里休息,第二天继续走访做工作。
一名牧民来安装风电设备了,第二名牧民也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牧民看上了这一天150元的收入,还学会了一项新技术。
“听说,村里还要种药材,我也想来试试,我已经学会种药材、摘蘑菇了。
” 50岁的牙金从来没有想过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说起“第一书记”王刚,再也没有牧民说他是骗子了。
“‘第一书记’ , 好。
为我们带来了财富,还教我们了很多事,种药材、安装机械,挣的钱不比其他村的少。
” 牙金竖起大拇指,等待着下一份工作的到来。
王刚最有感触,也是最能拿来说的就是牧民有了新的劳动技能。
如何彻底摘掉穷帽子“靠天吃饭,隆亚村穷了几辈子了。
富一时,不行,要让老乡们彻底摘掉穷帽子,世世代代不再受贫穷的桎梏。
” 对王刚来说, 2020年是五年来喜事最多的一年,光伏发电实现并网;整村脱贫,致富路上隆亚村和全国一道迈向小康;风力发电也即将并网,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下去。
“目前,我们正在申请清洁能源村庄,阳光暖棚上电能正在并网,棚下试种的藏红花、赤松茸生机勃勃。
” 五年来,王刚的信心越来越足,他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