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时代风电3:时代风电面临战略决策,能否绝处逢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131
核心提示:接上文,在两者都有合作意向的前提下,轰轰烈烈的谈判即将拉开大幕。代工项目完成工厂审核和定价NA公司指定了代工项目的负责人,全球采购副总裁Mr.Helm先生,他前往中国并和中国采购办公室同事一道,与时代风电商议制造合作事宜。Mr.Helm先生一行在参观完时代风电天津基地的硬件条件后,非常满意,认为只用较小的改动,便能满足NA公司风电机组的生产要求,同时工厂距离天津港仅60公里,运输条件也非常便利。Mr.Helm先生与时代风电的制造总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指出代工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尝试代工两个子系统,低速

   

接上文,在两者都有合作意向的前提下,轰轰烈烈的谈判即将拉开大幕。
代工项目完成工厂审核和定价NA公司指定了代工项目的负责人,全球采购副总裁Mr.Helm先生,他前往中国并和中国采购办公室同事一道,与时代风电商议制造合作事宜。
Mr.Helm先生一行在参观完时代风电天津基地的硬件条件后,非常满意,认为只用较小的改动,便能满足NA公司风电机组的生产要求,同时工厂距离天津港仅60公里,运输条件也非常便利。
Mr.Helm先生与时代风电的制造总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指出代工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尝试代工两个子系统,低速轴系统和轮毂体系统,由NA公司采购零部件,时代风电仅完成组装;阶段2时代风电按照NA的技术规范和要求采购零部件,组装低速轴和轮毂体;阶段3时代风电按照NA技术规范采购零部件,组装整机。
接下来双方制定了时间表,2018年2月NA公司完成对时代风电阶段一的询价,6月完成样机试制,8月开始批量生产。
随后NA公司向时代风电发出了RFQ(询价)函,内容非常详细,细致到了网费的分摊、员工午餐、通勤班车等项目。
时代风电第一次面对如此精细的成本计算,组织了财务、制造、物流、采购等团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计算。
在报价时,时代风电因为当年国内风电不景气,所以期望本项目能迅速带来销售额和利润,同时还认为NA公司可以通过本次制造合作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和时间。
因此时代风电在报价时准备将天津基地的各项成本尽量多的分摊给NA,人员薪酬等也向天津当地外企员工标准靠拢。
NA公司在收到报价函后派遣了一只由技术、制造、物流、项目管理、质量、财务等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审核团来到时代风电天津基地,计划完成工厂资质审查并就报价协商。
NA公司审核团在对天津基地的硬件设施、质量、生产管理流程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审核,一致认为时代风电满足为NA公司代工的条件,工厂审核圆满完成。
在价格上,双方虽然存在一定分歧,但也完美解决。
前文讲到时代风电太过期望这个项目能快速带来销售额和利润,因此在报价上整体偏高。
NA公司代表团经过评估,认为时代风电的报价太高了。
首先,NA公司上海采购办公室就同样任务向其现有中国供应商询价,得到的报价低于时代风电;其次NA公司就时代风电的报价明细与其西班牙工厂的成本进行了横向对比,时代风电的报价也偏高。
原本时代风电认为NA公司通过代工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费和时间成本,对代工制造价格本身不会太过苛求,没想到NA公司还是非常科学的计算代工成本,并在这个问题上与时代风电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
时代风电风电综合判断,NA公司询价的其他供应商是其目前的低速轴和轮毂的部件供应商,他们的车间经过稍微改造,的确更适合进行第一阶段的代工工作。
因为低速轴和轮毂在现有供应商车间生产出来之后,不需要转运就可以进行系统的组装。
然而从长久来看,NA公司需要的是整机的代工制造,上述低速轴和轮毂体供应商的车间就不满足要求了。
并且,风电整机的复杂程度远高于子系统,上述部件供应商的人员和经验也难以满足整机制造的要求。
因此时代风电从长远的合作出发,向NA公司回复,愿意降低制造成本。
经历了两周的等待之后,NA公司进行了答复。
其给出了制造成本的目标价格,并且表示如果时代风电的制造成本优化之后,能能够达到目标价,便可以接受由时代风电代工。
时代风电经过充分评估,认为该目标价格虽然较之最初报价有所下降,但仍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因此正式回函NA公司,按照NA公司的目标价重新进行了报价。
至此,阶段一代工的价格也已经谈定。
要求时代风电放弃自主研发时代风电本以为完成了工厂审核、谈定了价格,代工项目就可以马上开展起来了。
却在这个时候,NA公司的法务部门联合战略部门提出了意见。
他们认为时代风电与NA公司同为风电整机企业,并且时代风电存在进入海外市场的可能,所以让时代风电代工其风电机组存在知识产权上的巨大风险。
因此,提出NA公司必须与时代风电深度绑定,结成战略同盟。
具体而言,即时代风电放弃研发新的风电机组,未来更大功率等级的3MW、4MW风电机组向NA公司引进。
时代风电与NA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协议,支付相关的技术引进费用,代工项目才可以继续。
为了使项目推进下去,对外合作办公室袁主任只能组织团队与NA公司谈判代工产品的技术引进。
在技术引进上,作为NA公司的合作项目总负责人,CTOMr.Scholle提出了他建议的方案,即时代风电引进NA公司的A3000和D4000两大系列的产品,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这样时代风电可以售卖世界顶尖的风机,NA公司也可以规避代工项目知识产权风险等的一系列问题。
为此,双方在闭门讨论了3天。
NA公司由CTOMr.Scholle带队,与他随行的包括NA公司产品经理和法务专家。
时代风电合作办公室袁主任组织了公司总工程师、研发中心主任、产品经理和营销中心负责人等一同参与了讨论,探讨产品引进的可能性和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
双方讨论非常深入,话题主要聚焦在NA公司的产品是否适应中国市场,竞争力怎么样,成本能做到多低,如何针对中国市场做本土化设计改进等。
关于技术引进费用,NA公司表示,考虑到双方良好的合作前景,技术引进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费用,即NA公司为本次技术转移所额外产生的成本,比如资料准备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等。
经过双方初略计算,该金额大约为70万元人民币左右。
另一部分是机组销售后的提成,即技术引进的机组在中国市场获得订单后按每台支付给NA公司的费用,该费用只有在真正形成销售后才需要支付。
NA公司强调,这个费用非常低,仅是象征性的,技术引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风电整机代工的知识产权风险,而不是NA公司以此谋利。
厂房被兄弟单位争夺虽然时代风电此时境况非常不好,但其兄弟单位叶片公司却发展很好,已经成为了行业龙头。
叶片公司在2007年便开始筹备,并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签订了联合开发的合作协议。
2008年元旦节,叶片公司正式成立了,从此进入风电叶片行业。
此时正值风电行业的第一个抢装浪潮,叶片公司抓住了机遇,依托国防科大的技术支撑和时代风电的叶片采购,成功站稳了脚跟。
在2009年,叶片公司株洲工厂建成投产,当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
此后,虽然行业起起落落,但叶片公司稳扎稳打,逐步开拓了远景能源运达风电等客户。
在第二轮风电抢装中,抓住机会,迅猛发展。
到2018年,叶片公司已经位列中国风电叶片前三甲,树立了行业的头部地位。
在时代风电天津基地的旁边,叶片公司也拥有自己的厂房,并且在一个工业园内,两家公司共用门卫、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
时代风电当时生产非常不饱和,工厂利用率低,但叶片公司业务却一片红火,原有的生产厂房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增长的订单需求。
叶片公司从资产利用率的角度,认为反正时代风电的厂房正在闲置,还不如租赁给他们,进行叶片的生产。
叶片公司便向母公司打了报告,要求租赁时代风电的天津厂房。
而母公司从全局考虑,已经倾向于同意叶片公司的建议。
时代风电需要决策项目是否继续引进风电机组,对于时代风电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
与NA公司讨论技术引进的机型为3MW和4MW平台风电机组,这是未来中国风电市场的主流机型。
而时代风电内部也刚刚立项,正在开发3MW风电机组。
如果选择技术引进,意味着时代风电需要放弃自主研发,将未来的发展与NA公司深度绑定。
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是,时代风电可以顺利的度过本轮行业低潮。
阶段一的代工费用一年约为2800万元,这2800万元主要构成是工厂、设备使用费,代工人员工资等。
如果顺利代工,意味着时代风电的刚性支出被大幅摊销,加上需在当年交付的3个存续风电项目,时代风电在2018年实现盈亏平衡并不困难。
而一旦实现了盈亏平衡,也就意味着时代风电走出了最低谷,还能坚持等到行业的反弹。
其次,从长远来看,NA公司将委托时代风电代工风电机组整机,其代工的总费用将大幅上升,时代风电盈利也就更高。
最后,时代风电可以在中国销售NA公司的3MW和4MW风电机组,整机销售和代工双重保障,可以让时代风电发展较为稳定。
然而,这样做也并非没有风险,首先是时代风电技术中心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NA公司虽然技术上较为领先,风电整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先进性。
但是中国市场情况特殊,NA公司的风机产品不适应中国的风资源情况。
因为当时的中国风电市场受“弃风限电”的影响,风电开发商们的主要开发地转向了中国中东南区域,这些区域风力小,可以设计更大的风轮直径,而不用担心风力太大导致倒塔。
而NA公司的产品针对的是世界范围内风资源较好的区域,考虑到安全性和发电性能的平衡,其叶轮直径不会太大。
因此在针对中国当前较为特殊的竞争环境时,其适应力不足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
另外,时代风电技术中心提出自己正在开发新一代风电整机平台,其功率等级也可以达到3MW,与NA公司的功率等级相当,且更适应中国市场。
其次,时代风电营销中心也提出了一些担忧。
时代风电的母公司是国有大型央企,其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都赫赫有名,放着自己研发的风电产品不卖,而售卖引进国外企业的产品,这与公司的身份是不是不相符合?另外,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温,未来中国生产的风电整机或者子系统,在出口美国可能会被加征关税,这可能导致与NA公司的合作项目遭受巨大打击,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而如果不同意技术引进NA公司的风电机组,代工项目也无法继续。
面对当前非常不利的行业趋势,又承受着母公司可能放弃风电业务的压力,时代风电又该如何绝地逢生?下篇文章我们来看时代风电的选择。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