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020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现了区域软着陆以及采集月壤样本返回的既定目标,在2020年12月份成功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如期顺利完成。
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着光学相机、矿物光谱阐发仪、采样剖面测温仪、月壤气体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可以实时对着陆区域的月球环境以及月壤基本特性进行测试分析,除此之外还搭载着岩芯钻探机和机器取样器等设备,在着陆后没多久就“马不停蹄”地开展了月球地表钻探工作,一共采集了1.73公斤的月壤样本。
此后,自动完成了样本封装、着陆器上升、与轨道器对接、样本转移等工序,成功将这些月球样本带回地球。
按照计划,我国将对采集回来的月壤样本进行长期、系统地实验研究,主要包括月壤的结构和特性、物质组成、形成演化过程分析、宇宙辐射和太阳风对月球的作用等等,进而深入研究月球的形成原因以及演化历史。
在2021年的7月份,我国一共向13家研究机构发发了第一批31个月壤样本,总重量为17.47克。
在对月壤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诸多领域中,其中有一项尤其受到关注,那就是将月球土壤作为核聚变动力的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