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风电场》看新能源时代下风电一线如何实现智能化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105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一季度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一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场发电量11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全国新增风电装机236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242万千瓦;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54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8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96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风电281亿元,同比增长185.9%。通过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风电发电量增速提高,而并网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期降低,那么这就意味着在新能源风电快速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一季度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一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场发电量11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全国新增风电装机236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242万千瓦;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54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8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96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风电281亿元,同比增长185.9%。
通过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风电发电量增速提高,而并网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期降低,那么这就意味着在新能源风电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风电设备的可利用率逐渐降低,那么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就成为了风电一线管理的重要任务。
“看,好大的风车呀!”这是经常坐火车,小孩子发出的惊叹,那么对于非风电从业者来说,风力发电还是较为陌生的,只知道一个个大型风车在大风的催促下,日复一日的转动,却不知道他的真正用途,而在电力行业,风力发电已经占据了较高的地位。
海上风电项目截至2019年,我国风电发电量占比超过5%,从逐年的数据来看,风电的增速一直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从宣布风火同价、竞价上网以来,我国的风电更是到了风力发电抢装期,2020年一季度,风电电源工程同比增长185.9%,那么在风电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逐渐转型海上风电,而陆上风电的设备管理成为了影响发电量的重要因素。
那么目前陆上风力发电场如何实现智能化管理,保电增发呢?一、风力发电场现有管理风电场就是利用输电线路(架空线路、地埋线路)将风力发电机发出来的电汇集到风力发电站,通过升压设备将低压升为66看V、110kV或者220kV的交流电,在输送给用户使用,那么发电场就是发电端,而企业、居民用户就是受电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无限的风能转化为电能。
现有发电模式在发电的过程中,风力发电机会因为自身、环境、电网等因素发生故障,从而降低风电设备可利用率,那么这就是风电设备利用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其中人为的因素也会使发电可利用率降低,风机设备和电气设备为了保证发电可靠性,要进行定时的检修、技改和定期试验,这也是造成风电设备利用率降低的因素之一。
那么在现有风电场管理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1、人员欠缺必须的技术能力目前风电场的检修人员配置不足以维持风力发电机故障率的要求,也就是说,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具备维修设备故障的水平,那么现在的检修人员大多数是从火电行业转型过来的,具备很丰富的电气检修经验,但是对于风力发电机来说,在诸多不可控的因素下,可能发生非常多的不可控故障,就会导致检修时间增加,故障损失率下降,设备可利用率下降。
现在的检修人员都属于半路出家,而非真正的专业人士,虽然很多都能达到独立处理故障的能力,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不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基础构造,电气线路走向,相信在现在从事风机维修人员中,真正电气专业毕业的人非常少。
风力发电站-电气设备这就是人员在技术方面的匮乏。
2、风电场管理漏洞相信从事过风电一线的人员都能感受到,在风电场不到十个人的维修队伍,除了日常检修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自娱自乐,一个个都成了游戏高手,撩妹达人,而在专业知识的研究上并没有付出多少精力。
首先就是因为管理者认识不到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在风电场逐步转向无人变电站的时候,智能化的电场已经不需要人员入驻了,在即将面临失业的道路上,一个个都还“活再当下”,享受着最后的时光。
其次是下层员工意识不到位,在偏僻的小山村,广阔的戈壁滩,几个月见不到一个人,结婚生子,妻儿如何安置?难道一辈子都要和你两地分居吗?难道你一辈子都能在这个地方工作吗?醒醒吧!行业发展迅速,你需要“夸父逐日”的精神都不一定干的上了。
最后设备的老化率增加明显,近日,东北某风电场发生风机着火事件,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电设备老化严重,最早的风力发电机已经并网运行十几年了,在这过程中,风吹日晒、维修不及时、问题暴露严重,更新迭代已经刻不容缓,好几种机型已经像“手机”一样,不再生产了,但是还要人员具备维修能力?小结:在现有的风电场管理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人员、设备、管理不到位,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风机设备利用率下降,所以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就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去做。
二、风力发电场如何实现智能化管理风电场智能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人员集中化、设备智能化、管理标准化。
1、人员集中化我们前面提到现有风电场管理在人员方面都是一个场站配置了10人左右的维修人员,那么想要保电增发,就要解决人员过多、能力分散的固有方式。
人员集中化,就是将人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考核,将培训后技术一流、能力突出的人员安置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某几个风电场的中心位置,四面八方都能够辐射到相邻风电场。
这样在某一个方向的风力发电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不会耽误故障时常,还有效的减少了人员配置,为实现集中化奠定了基础。
而培养系统化的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里最好的方法就是陆上所有企业都够相互合作,共同做好培训、开发人才的这件大事,目前有很多公司都在搞区域化运维,但是我的建议是联合所有企业共同进行区域运维,将区域变得更小,因为一个公司可能在一个省才有几个风电场,但是所有企业联合运维,那么就意味着在一个市、一个县、一个村就会有很多个风电场,实现更加精准化的运维模式。
企业联合运维模式如果这种方式不好分配,可以利用故障发生APP自动抢单的方式进行人员抢单检修,这样既能提高人员积极性,又能提高故障检修时长。
2、设备智能化设备智能化,往往体现在研发技术的改进方面,在外人看来,现在的风机设备就已经非常智能化了,但是远远不够。
精准的测风系统、天气检测和预警系统、全天候气象服务系统、光热传感器系统、载荷测量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风电场远程全局监控系统,这些都在逐步的实现,那么想要设备在进行智能化系统,就要不断的改进现有技术,依照现场运维发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严系统升级。
就像现在典型的叶片覆冰如何解决?曾经看到国外研发出一种在叶片迎风面安装自动融冰装置,但是成本高昂,不利于大面积使用,那么如何解决叶片覆冰的问题?也是目前遇到的较大困难。
每年冬天有些风电场就因为叶片覆冰停机一两个月,这就严重损失了发电量,降低了风机设备可利用率。
所以,风机智能化在目前也是遇到了瓶颈期,想要突破,就需要不断改进,不断思考。
风力发电机组3、管理标准化标准化我们都知道,标准化就是将一些列杂乱的事情进行归类,形成一个机制让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这就是标准化。
那么风电场管理标准化,就是要针对风电场人员,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了规则员工才会遵守,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具备的,但是目前的标准化仅仅是将适合于大型公司的标准化照搬照抄到风电场,而对风电场看似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实际并未起到任何效果。
那么,想要将风电场管理成为像标准企业的形式,就要从自身做起,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
首先利用头脑风暴、发散思维,将现有风电场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记录下来,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问题分类,归类总结,最后将分类好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索,根源在哪里,针对这些根本性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管理就是管人”,那么人员的思想是第一位的,所以,管理前先管好人,在企业集中运维的模式下,做好人员思想管理、人员能力管理、设备好坏管理,才能够做到风电场智能化管理。
最后总结:一场新能源革命正在到来,作为革命道路上的一份子,有必要也有信心从基层的风电场管理做起,将人员、技术、设备做到更好,通过不断的改革,相信在若干年以后,新能源终将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主要利用能源,这个过程漫长而又遥远,作为打基础的一代人,相信我们能做到更好,让我们一起迎接能源革命的到来。
作者:金领菲白,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中国“500强”企业电气工程师,早起行动者,健身达人,读书爱好者,写自己的职场感悟、实用的职场分享、合理的职场建议,欢迎关注我!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