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
数据表明,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大部分百姓所接受。
随着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反馈和影响,百姓对新能源汽车的接纳程度会越来越高,电动汽车销售销量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
但从目前看来,还有几方面问题急需解决推进,否则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不良影响。
一是电池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目前的电池技术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城市内的短途出行,但对于高速通行,尤其是重要节假日的高速通行,如果再同时面临严寒等恶劣天气影响,电动汽车用户将会面临较大的续航忧虑。
这也是很多百姓在购置家中首辆汽车时,不考虑电动汽车的原因。
电动汽车的使用场景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突破。
二是算法数据有待进一步优化。
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点卖点就是汽车的智能化,这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我们也看到很多车友的吐槽抱怨,车机死机、功能设置不合理、稳定性不强、智能化不够等等,现实和理想差距还是比较大,离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等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智能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逻辑问题同样影响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
三是充电设施的建设布局还比较滞后。
目前,除了私人固定车位,仅在高速服务区、停车场等部分车位有充电设施,充电较为不便,有些还需同时缴纳停车费。
充电设施的布局应综合考虑便利性和费用,在布局上统筹推进,要做到随处可见、随到随停。
四是新能源汽车部件需标准化。
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型号投入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导致一大批车企的淘汰,成为前进道路的垫脚石,另一方面,也会吸引更多的新鲜力量加入到这场市场大战中,细分领域的技术力量必然会脱颖而出。
为促进资本有效投资,应适时加强新能源汽车部件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标准化后的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售后市场也将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