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铜加工与稀土永磁双轮驱动,金田股份:业绩增长,产品迈向高端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9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03
核心提示:(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信证券 刘孟峦 焦方冉)公司概况产品门类齐全的铜加工龙头企业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铜加工行业,历经36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集再生铜冶炼、铜加工、铜深加工于一体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之一。2014-2021年公司铜加工材产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2018-2021年,公司铜材综合产量分别为93/103/138/15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17.5%。2022年随着公司可转债项目投产落地,公司铜加工材产能已经超过200万吨,持续保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信证券 刘孟峦 焦方冉)公司概况产品门类齐全的铜加工龙头企业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铜加工行业,历经36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集再生铜冶炼、铜加工、铜深加工于一体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之一。
2014-2021年公司铜加工材产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
2018-2021年,公司铜材综合产量分别为93/103/138/15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17.5%。
2022年随着公司可转债项目投产落地,公司铜加工材产能已经超过200万吨,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发展主要历经三个阶段:初创和奠基:公司前身妙山福利机械五金厂于1986年在浙江宁波成立,主营铜材、机械五金等。
1987年,公司成功开发生产H59、H62铜棒。
1993年,公司引进先进的无氧铜生产流水线设备,开始生产无氧铜丝产品。
1995年,公司建立宁波金田电工材料厂,主营漆包线兼营电工材料,进一步拓展产品结构。
巩固和发展:拓展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铜加工优势。
公司在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从集体所有制企业成为民营企业。
同年,公司设立宁波科田磁业有限公司,正式切入稀土永磁领域。
2003年公司铜管线投产,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2006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
2017和2018年,公司分别在越南、广东、重庆等地筹建生产基地。
2019年,公司综合铜材加工量突破100万吨。
高速增长:上市募集资金进行高端项目扩产,龙头优势进一步加强。
2020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建设“年产4万吨高精度铜合金带材项目”等多个项目,同时,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建设“年产8万吨热轧铜带项目”等项目。
随着公司IPO项目和可转债项目落地投产,2022年公司铜材产能有望达到200万吨,铜产业优势持续扩大,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行业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楼国强及其家人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稳定管理层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楼国强、陆小咪夫妇及其子楼城,三人合计持有公司45.68%的股权,其中直接持股23.46%,其余均通过金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
公司管理层大多具有十年以上行业和公司管理经验,稳定的管理层为公司发展持续保驾护航。
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绑定公司核心骨干。
2021年公司向171名核心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2350.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1%,授予价格为每股5.11元/股。
员工持股计划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健全了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有利于绑定核心团队的利益,提高了员工积极性。
持续回购彰显长期信心。
公司于2022年3月14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1.5-3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2.65元/股,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截至10月末,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31,869,8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15%,已支付的资金总额2.38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铜产品和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两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家电、建筑、机械、电子、汽车、新能源等行业。
公司拥有34年的铜及铜合金加工生产利用经验,是集研、产、销于一体的,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能够满足客户对棒、管、板带和线材等多个类别的铜加工产品一站式采购需求。
业务分析铜加工与稀土永磁双轮驱动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铜加工业务。
将公司业务分为铜及铜合金产品(不含铜线排)、铜线排、稀土永磁。
铜线排是铜及铜合金产品当中销量最大的一类产品,但由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成分和加工工艺简单,毛利率低,所以单独列出。
其他业务主要由电解铜贸易和再生铜原料粗加工业务构成。
毛利润构成。
如上所述,铜线排毛利率较低,虽然营收占42%,但毛利润仅占13%。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于除铜线排以外的铜及铜合金产品,如铜板带、铜棒、铜管、电磁线等。
另外稀土永磁产品虽然营收只占1%,但毛利率在20%以上,远高于公司铜产品,占公司销售毛利润9%。
公司产销增速远超行业均值,市占率提升。
从总量来看,2021年公司铜产品产量151万吨,自2017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速18%,高于行业增速3.7%的水平。
从市占率来看,2017年公司铜产品产量83万吨,占全国4.7%,到2021年市占率已升至7.6%。
图9: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变化(万吨) 图10:公司铜材产销增速高于行业水平公司产品特点是门类齐全,且每一类产品产量均在细分领域居前。
根据有关行业机构统计,金田铜业铜棒、铜排和铜板产能处于同行业首位,铜阀门、紫铜管件、铜线产能均处于行业第二位,另外铜管、高精度铜带、电磁线产能也处于行业前列。
铜加工业务稳步扩张,新能源用铜业务增加铜加工业务盈利能力稳定。
公司铜产品定价方式采用“铜价+加工费”,加工费主要由生产企业根据加工复杂程度和市场竞争情况与客户协商确定。
一般来说,工艺相对复杂的产品加工费较高,毛利率较高;成分较复杂的产品一方面由于工艺相对复杂,加工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添加的金属多数为锌等较为廉价的金属,原材料综合成本较低,从而导致收入基数较低,毛利率较高。
公司赚取的是稳定的加工费,单吨盈利与铜价波动关系不大,但毛利率会随着铜价上涨而下降。
如下图所示,无论铜价涨跌,公司铜及铜合金产品(不含铜线排)单位毛利润一直在2000-2500元/吨波动,低附加值的铜线排毛利润一直在600-800元/吨波动。
新能源领域铜销量大增,占比迅速提升。
公司齐全的铜产品门类,以及稀土永磁材料与铜材的高度协同优势,可以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
随着去年以来新能源领域铜需求量激增,公司新能源领域铜材销量显著增加。
2022年上半年,公司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铜产品销量突破7.87万吨,其中应用于新能源车领域的铜产品销量4.97万吨,同比增长460%,应用于光伏、风电领域的铜产品销量2.90万吨,同比增长68%。
新能源领域铜材销售占比从2021H1的4.2%提升到今年上半年10.5%。
借助资本市场,公司产能加速扩张。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铜价大幅波动,中小型铜加工企业营运资金压力增大,抗风险能力偏弱;大型铜加工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具备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优势,有望借助一轮行业洗牌提升产能集中度,增强产业链话语权。
图14:铜管企业分规模开工率(%) 图15:铜带企业分规模开工(%)另一方面,国内铜加工新项目的能源评估日趋严格,近两年铜加工头部企业借助窗口期抓紧扩建产能,抢占市场份额。
公司自上市以来已进行了两轮产能扩张,高效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及达产。
第一轮是IPO募投项目,募集资金约15亿元用于47万吨铜材项目及数字化工厂建设,包括35万吨铜线、9万吨铜带、3万吨铜绞线,截至2021年底全部达产;第二轮是2021年转债项目,总计52万吨产能,预计2023年一季度达产。
包括铜导线35万吨、电磁线2万吨、铜排2万吨、热轧铜带8万吨、铜合金棒线5万吨。
公司正在启动第三轮产能扩张,2022年4月份公告发行可转债预案,拟募集资金14.5亿元用于19万吨铜材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包括8万吨铜管、7万吨铜合金棒、4万吨电磁扁线。
在产能稳步扩张的同时,公司的产品也在向合金化、高端化方向发展:IGBT散热用无氧铜排项目:公司已经稳定控制产品氧含量,满足客户品质需求,并实现小批量量产,产品已经应用于车规级IGBT模块。
均热板用蚀刻无形变CuSnP合金高精度带材项目:公司研制出高品质、高性能锡青铜合金带材,并建成蚀刻型均热板用锡青铜带合金带材1万吨/年的产业示范线。
规划6万吨电磁扁线,高压扁线技术引领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提出更高要求。
如下图所示,扁线绕组(又名发卡绕组)相比圆线绕组,槽满率更高,能够有效降低绕组电阻从而降低铜耗,电机尺寸也更小,节省材料并能进一步提升电机功率密度,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研究与发展的热点方向。
扁线电机市场空间广阔,据有关资料,新能源汽车单电机车型和双电机车型扁线用量分别为6kg/12kg,粗略估算对应单车价值量分别为500/1000元。
目前扁线替代传统圆线已形成趋势,各家电磁线头部企业纷纷扩张扁线产能。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的圆线或扁线属于电磁线的一类。
金田股份是国内前三大电磁线生产商,销量仅次于精达股份和长城科技,在电磁扁线领域早有技术积累,近两年来公司抓住市场契机,与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扁线领域展开合作,实现新能源扁线的量产,目前已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规划6万吨电磁扁线产能。
截至2022年中,公司新能源电磁扁线生产能力已提升至1.5万吨/年,预计今年年底前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提升至2万吨。
根据公司公布的可转债预案,公司计划投资4.9亿元新建4万吨电磁扁线产能,未来公司电磁扁线产能将达到6万吨。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以及品质的稳定性,与世界一流主机厂商及电机供应商开展新能源驱动电机用电磁扁线深度合作,目前公司共有69项新能源电磁扁线开发项目,已定点22项。
800V高压扁线引领行业。
为满足下一代新能源汽车需求,公司在新能源高压平台(800V)电磁线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共有10个高压平台项目获得定点,已与多家战略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实现800V高压平台电磁扁线的小批量供货,公司高压电磁扁线产品在高PDIV、超长耐电晕以及超长耐油性能等方面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深耕稀土永磁行业20余年公司总部所在的宁波是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聚集地,金田股份全资子公司宁波科田磁业成立于2001年,从事土永磁材料生产销售超过20年,现有烧结钕铁硼产能5000吨,另有“年产 8000 吨高端制造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项目”在建,位于包头。
包头8000吨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4000吨,预计分别于2023年底和2024年底投入生产。
公司稀土永磁业务盈利能力与行业头部公司持平。
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稀土永磁材料毛利润可以发现,公司磁钢产品的单吨毛利润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毛利率在行业中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这是由各家公司的产品结构和客户构成决定的。
一些公司下游电子行业客户较多,产品定制化程度高,形状复杂,从坯料到成品的转化率低,单位毛利润较高,但售价也高,因此毛利率不一定最高。
一些公司下游客户曾多分布于风力发电领域,风电用磁钢尺寸较大,形状较规则,从坯料到成品转化率高,单位毛利润低,售价也低,毛利率不一定低。
客户结构不同是各家公司历史沿革、基于产能利用率、公司发展战略等综合考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田股份的稀土永磁版块产能较为稳定。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电机等领域对稀土永磁呈现爆发式需求增长,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在轻稀土主产地包头建设8000吨毛坯产能,建成后公司将拥有13000吨毛坯产能,规模跻身稀土永磁行业前列。
再生铜龙头企业,尽享低碳溢价我国铜矿对外依存度在75%以上,发展再生铜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十分重要。
去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国内再生铜产量要达到400万吨,以此为目标,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国内再生铜产量年均复合增速4.2%。
再生铜能耗仅为矿产铜的1/3,当前下游客户基于减碳目的对再生铜的需求强烈。
2021公司采购再生铜原料40万吨,占公司铜原料1/3,占国内再生铜产量1/10,在国内排在前列,是国家第一批“城市矿山”示范企业。
公司主持制定了《GB/T 38471再生铜原料》国家标准,参与制订了《GB/T 38470再生黄铜原料》国家标准。
在传统产品领域,客户采购公司再生铜生产的铜板带、黄铜棒,往往出于降成本考虑。
近年来下游客户对低碳原料需求强烈,公司开始使用再生铜生产高端铜合金材料,满足下游消费电子客户的减碳需求。
2021年公司已在消费电子等领域推进再生铜减碳项目,获得相关体系认证,现已与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形成合作,确立了低碳再生铜材市场的先发优势。
原料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