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范霁红:用创新思维来实现价值创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19   来源: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912
核心提示:范霁红:用创新思维来实现价值创造
2月15日,2022年集团公司系统主要负责人专题研讨班开班。会议期间,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霁红接受集团公司新闻中心采访, 对铁-铬液流电池和创新成果转化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在《国家电投报》(2022年第6期,总第148期)五版发布。

记者:铁—铬液流电池已进入量产,请介绍一下该电池的创新点,当时是怎么确定要研究该电池的,它对于储能和新能源行业有何深远影响?

范霁红:这些年,锂电池发展很快,家用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可以跑500公里,部分汽车厂商可以保证电池与汽车同寿命。但是工业用储电池不同于家用储电池,可能每天都要充放电,这就要求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更可靠、成本更低,才能适合于大规模应用。


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集团公司当前重要的建设发展方向。这里的新能源主要是指风电和光伏发电,由于这两类新能源都是间歇性的,又要大规模地发展,要让它们能随时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就一定要通过储能技术来参与调频和调峰。中央研究院通过对多种储能技术对比分析,找到了铁—铬液流电池技术。与锂电池相比,铁—铬液流电池具有寿期长、安全环保、环境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势;与传统的抽水蓄能电站相比,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建设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也不会带来移民搬迁等社会问题。目前,这项技术已通过示范验证,并且具备量产能力,它的应用将加速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的实现。

记者:据了解,中央研究院今年将依托“成果发现-培育-产业化”模式加强推进技术落地,请介绍一下此项工作的机制和今年的计划,以及比较成熟的案例。这种模式对中央研究院乃至集团公司创新成果落地有怎样的影响? 

范霁红: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从研发创新到成果落地转化的一套良好机制。在创新方面我们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能结合实际需求研发技术,二是好的技术能在应用场景落地,三是有资金能力支持新技术示范。中央研究院依托这种优势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创新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成果发现-培育-产业化”的模式,有效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落地转化。这个过程中,首先我们会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和各二级单位的需要,并结合能源领域形势变化进行预判。其次,借助中央研究院建立的技术情报“大脑”,准确捕捉能源科技资讯和科技动态,协助技术人员去寻找未来能源系统的技术。第三,找到新技术后,通过与外部团队合作,联合研发,使技术变得更成熟,工艺更稳定,材料性能更优良,设计更优化。此后,再将单项技术集成到系统中,集成到特定应用场景中。待技术成熟,具备大规模推广,就会带来商业价值。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链条,特别是风险管控和成果最后落地至关重要。比如,项目研发时需要各种资金或者金融手段的支持,还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接金融机构,对接投资部门,获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等。经过中央研究院的多次实践,这样的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已经为中央研究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通过运用这个模式和机制,集团公司在新技术应用上具有了主动权,带动了电力行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央研究院具备独特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我们的斜温层水储热技术、相变储能技术都是通过这种模式和机制,实现其商业价值的。


 往期回顾 


来源 |国家电投报
责编 |李层
编辑 |周申、王梦真
审核 |吕娜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