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冀豫同心 共战洪魔——河南洪灾面前的“沧州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5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68
核心提示:7月20日,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极端天气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一直牵动着狮城百姓的心。22日深夜,盐山县中青龙魂应急救援队的刘培龙等7名队员,带着200箱方便面、200件纯净水等物资,并自备发电机、应急灯、对讲机、应急电源、救生索等设备,千里驰援河南巩义市。由于当地道路塌陷、道路管控等问题,他们驱车10余小时,于23日10时40分抵达巩义市米河镇。“洪水过后,断水断电,路面、街道一片狼藉。”刘培龙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安排下,他们迅速前往道路塌陷严峻的山头零散村落开展救援。不熟悉现场地形,他们

   

7月20日,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极端天气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一直牵动着狮城百姓的心。
22日深夜,盐山县中青龙魂应急救援队的刘培龙等7名队员,带着200箱方便面、200件纯净水等物资,并自备发电机、应急灯、对讲机、应急电源、救生索等设备,千里驰援河南巩义市。
由于当地道路塌陷、道路管控等问题,他们驱车10余小时,于23日10时40分抵达巩义市米河镇。
“洪水过后,断水断电,路面、街道一片狼藉。
”刘培龙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安排下,他们迅速前往道路塌陷严峻的山头零散村落开展救援。
不熟悉现场地形,他们就一边呼喊,一边搜寻,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第一名86岁瘫痪在床的老人,被他们直接用担架抬着下山。
老人获救后感动不已,她说:“要不是这些志愿者,自己恐怕是活不下来了。
”时间不长,又有一名97岁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被找到了。
队员李国祥背着老人艰难地下山,中途被淤泥里的树枝扎伤了脚,但他强忍着疼痛继续前行。
最终,7名队员成功搜救被困老年群众26人,全部平安转移下山。
早在7月21日,河南红十字蓝天救援指挥中心向河北红十字蓝天救援指挥中心发出申请,请求支援。
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收到通知后,启动紧急救援报备平台,经过严格甄选确定首批麻阳等13名队员前往郑州参与救援。
22日零时25分,这些队员接到指令,前往郑州市白沙镇政府领取救灾任务。
2时37分到达白沙镇短暂休整后,7时30分,他们开始救援工作。
“路面积水严重,最深的地方已经达到我们腰部。
大家蹚水前行,通过皮艇转运被困群众和物资。
”麻阳说,两天时间,他们转移困难群众300多人,后根据有关部门安排,又赶赴新乡市继续开展救援工作。
23日,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又召集第二梯队8名队员,奔赴新乡市参与救援。
24日2时30分8名队员到达新乡市世青国际小学,与首批队员兵合一处,参与转移河南师范大学被困学生。
截至24日18时,先后转移人员660人,转运物品1000余件。
25日14时记者与麻阳取得联系时,他们正在新乡市牧野区原地休整待命,将根据水情和当地统一安排,继续开展救灾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据了解,任丘市天狼应急救援队、献县红十字应急救援协会、爱卡·应急救援沧州支队等社会救援队伍也纷纷驰援河南,开展防汛抢险救助。
除了洪水的侵扰,连日来的断水断电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3日,国网沧州供电公司派出应急支援队伍携带抢修物资驰援河南,这支队伍兵分四路,分赴新乡市以及焦作市沁阳县、武陟县、博爱县四地进行电力抢修。
24日2时,沧州供电公司支援河南新乡市抢险队陆续抵达。
仅休整了1个小时,抢险队就立即开启“光明之旅”。
抢险队员连夜商讨下一步抢修工作计划,与当地供电企业提前对接,制定周密的供电方案,并携带两台200千瓦发电机、一台100千瓦发电机进驻新乡市华天公馆小区。
在现场,抢修队员克服潮湿闷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当天11时,将两台200千瓦发电机接入华天公馆小区,保障了该小区800余户居民的基本生活用电。
其余3支抢险队也在到达后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
在武陟县,黄河支流沁河沿线河水漫过田地,抢险队积极勘测制定抢修方案;在博爱县,抢险队在清化供电所10千伏鸿昌东线四街新村进行救灾抢修;在沁阳县上辇村,抢险队更换电杆、横担、拉线,努力恢复受损电力设施,确保村庄用电正常。
早在22日23时,沧州供电公司支援的500千瓦应急发电车抵达郑州市东方桃源小区,并于23日2时30分成功将发电车电源接入小区负荷开关,保障小区居民生活用电需要。
暴雨期间,曾参加过沧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沧州市人民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护士马擎和医专肿瘤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文悦,正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外支持中心,进修学习培训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在亲历这场灾难的同时,她们变身“生命守护者”,为停电后的重症监护室筑起一道生命防线。
“7月20日19时左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积水倒灌,同时出现停电。
刹那间,医院陷入一片黑暗。
”电话那头,说起几天前那个暴雨夜,马擎仍心有余悸:“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停电了,病人怎么办?”紧急关头,正在科室的七八位医护人员立即启动手摇泵,通过人工摇动的方式来维持机器的运转。
并且还分好了上半夜、下半夜两个班次,确保“生命之机”不停。
马擎被分到了下半夜,7月21日3时,她和值班的同事们走上了工作岗位。
“手摇泵摇起来很费力,普通人摇上十多分钟,胳膊就受不了了,其他同事赶紧替换。
尤其本就全封闭的重症监护室里,停电后闷热无比,医护人员又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很快全身上下就湿透了。
”马擎说,即便如此,大家也都在咬牙坚持,因为这台机器关系着一名15岁重度肺炎患者的生命。
下班后的刘文悦在得知第二天要向东院区转移患者时,她蹚着没膝盖的水回到医院,一直忙到中午,和同事们共同完成转运工作。
“由于没有电,大家屡次负重爬上爬下,身体已达到极限。
”刘文悦说,等到23日转移设备时,情况有所好转,一楼的水已经基本退却。
随着患者和设备的转移,刘文悦和马擎也在东院区附近的酒店安营扎寨。
“这里相对安全,能够提供正常的供水供电和网络信号,我们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
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
”刘文悦和马擎表示。
如今,河南各地还处处闪耀着沧州“志愿红”的身影。
在这里,大家把他乡作故乡,用爱和行动守候中原大地。
(记者孙健 通讯员 杨惠麟 石磊 张超 王飞飞)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