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 党史上的30个廉洁故事之——贺龙的“三不”要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5   来源:华润电力山东新能源公司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142
核心提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 党史上的30个廉洁故事之——贺龙的“三不”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贺龙任一二〇师师长,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蔡家崖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一二〇师初到蔡家崖,首先面临的就是“吃饭问题”。当时军队每人每天仅吃七两黑豆,还要勒紧裤腰带打仗生产。有时连黑豆也吃不上,就吃瓜叶、树叶、草根、野菜。

为了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给老百姓找麻烦,增加负担,贺龙提出了“不住老百姓的房,不要老百姓的粮,不安老百姓的锅”的口号。老百姓被革命队伍的严明纪律所感动,便纷纷让出窑来要部队住,拿出粮来让部队吃,但贺龙同志坚决不肯,仍然带头露天宿营,挖野菜,吃树根。一些战士对这样的生活有些受不了,贺龙同志知道后,就和战士们一起吃野菜,边吃边兴高烈地说 “红军吃野菜,革命打天下。”战士们看到首长还吃得这么开心,自己也便欢喜地吃起来。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面对自然灾害和日军、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贺龙领导军民自力更生,提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口号,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司令部的机关干部开荒种地,植树种菜。至今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还陈列着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用的锄头,当年,他就是用这把锄头带领晋绥边区的军民用五年时间开荒地195.67万亩,相当于当时一个县的面积。

通过大规模的屯垦和一系列财政措施,贺龙领导晋绥边区军民克服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使部队基本实现自给。不仅如此,晋绥边区还向党中央输送了大量物资,集中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