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苏联航空事业最后的荣耀“能源号”运载火箭,为何却被遗忘在角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4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22
核心提示:时至今日,苏联解体已过32个年头,曾经引领世界的航空航天技术,也伴随着苏联的解体辉煌不在,航天技术四分五裂例如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这些国家都继承了一定的航天技术和产业,但是相比苏联的航空事业。他们航天科技水平依旧处于苏联时期的科技水平,即便是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其航天技术发展也只是缓慢前行,其中“能源号”运载火箭便是苏联遗留下的科技产物,至今遗留在角落。要想了解其苏联的航空事业,首先就要了解它的过去。冷战时期的苏联航天苏联,一个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世界 4 分之 1 的科研人员=

   

时至今日,苏联解体已过32个年头,曾经引领世界的航空航天技术,也伴随着苏联的解体辉煌不在,航天技术四分五裂例如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这些国家都继承了一定的航天技术和产业,但是相比苏联的航空事业。
他们航天科技水平依旧处于苏联时期的科技水平,即便是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其航天技术发展也只是缓慢前行,其中“能源号”运载火箭便是苏联遗留下的科技产物,至今遗留在角落。
要想了解其苏联的航空事业,首先就要了解它的过去。
冷战时期的苏联航天苏联,一个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世界 4 分之 1 的科研人员=伟大而神奇的苏联。
苏联航天科技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开创了航天事业的先河。
苏联航天是以导弹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本身又是军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航天事业规模宏大,发射频繁,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到空间探测器,都在全面发展。
在1957年到1984年期间,苏联发射了2011个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居世界第一。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开辟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也确定了苏联在世界宇航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其卫星在轨运行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斯普特尼克1号“斯普特尼克1号”作为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
其卫星发射计划的初始目标:测量大气层的密度和其离子物质结构,并为探究精确轨道计算、无线通信技术、地球磁场以及宇宙射线获取第一手资料,也为苏联后续载人航天事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此次发射具备实验性及标志性的作用。
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绕地球一圈,成为世界第一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但是你能想到吗,苏联设计之初是携核弹头打到美国,而太空成了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展示力量以避免直接冲突的场所。
为了实实载人飞船的发射,苏联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如重量控制、燃料储备、生命保障等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苏联的航空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扬了极大的创造力量和创造性精神,开发了许许多多新技术和新材料,为未来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  1963年6月16日,苏联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绕地球飞行48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
阿列克谢·列昂诺夫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别列亚耶夫和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入太空,这在人类史上是第一次。
列昂诺夫系着5米长的保险绳,在舱外供停留12分钟,成为第一个走出飞船、在太空自由飘动的人,被誉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第一颗载狗莱依卡的人造地球卫星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这是人类送入近地轨道的第一个实验室。
苏联还发射了第一颗生物卫星。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无人飞机乘坐能源号火箭助推器送上太空。
由于此次任务是无人驾驶,所以机上并没装有生命保障系统,操控台上的显视屏亦没有装上任何软件。
什么是能源号?能源号运载火箭作为苏联研制的一种重型运载火箭。
能源号至今仍保持着起飞推力的世界纪录(超过美国的土星5号)。
采用四个捆绑式助推器,均由一个燃烧煤油/液氧的四室RD-170发动机提供动力。
能源号载人火箭与暴风雪号无人飞机设计目标1.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可将100吨的货物送入近地轨道,20吨的货物送入地球静止轨道,3.各级保留使用液态燃料及其可控性;4.对航天高价值部件进行回收利用;5.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提供载体,向近地空间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6.大型载荷向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重型军、民用卫星;发射大型深空探测器能源号火箭试飞经历能源号火箭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液氢燃料、氧化剂、多级火箭、可调节燃烧时间等。
这些技术让能源号火箭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载火箭之一,同时也推动了苏联航空事业的发展。
第一次发射1987年5月15日20时30分,能源号携带了“极地”号斯泰基-DM型试验飞船。
发射后期,箭载RD-0120发动机提前停止燃烧,载荷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次发射1988年11月15日进行第二次发射,能源号顺利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入预定轨道。
能源号退出历史舞台能源号火箭在技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它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却非常高昂。
在苏联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这个项目开始变得不可持续,最终被迫停止。
资金问题:能源号火箭的研制需要巨额资金,然而苏联当时正面临着经济困境和财政压力,因此很难为能源号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能源号缩小版技术难题:能源号火箭的研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如何设计和制造可靠的燃料、如何解决多级火箭的分离问题、如何控制重量和大小等。
这些技术难题给能源号火箭的研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政治和领导层变化:苏联政治和领导层的变化也对能源号火箭的研制产生了影响。
1970年代初,苏联领导层出现了变化,新的领导人更加关注经济问题,因此放弃了一些高成本的太空计划,包括能源号火箭项目。
事故和延误:能源号火箭的研制历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事故和延误,这些事故和延误导致了技术和财政方面的损失,也影响了能源号火箭项目的进度和发展。
然而,尽管能源号火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所展现出的技术创新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挑战和创新发展。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