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到2022年整四年的时间,俄罗斯保持着几乎平均每年一颗的效率,一共发布了4颗军用侦察卫星,又名“间谍卫星”。
然而成功颗数:“居然是0诶!”目前这个局面对俄罗斯而言,多少是有些尴尬了。
要知道,上世纪的苏联和美国的激烈竞争,可是直接促进人类的航天技术前进了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然而如今继承苏联衣钵的最大国家——俄罗斯,怎么就拉成这了呢?难道航天大国的名声名不副实了吗?屡次发射失败的背后,又有什么根本原因呢?接连坠落四颗侦察卫星,俄罗斯发射新的卫星简直是迫在眉睫俄罗斯这一阶段的第一颗侦察卫星是2018年发的,目的是用于测试分辨率与校准轨道试验,准确说来就是颗“工具星”,现在已经失效;第二颗于2021年发射,属于是发之前不知不觉,发之后也实现了悄无声息的那颗,“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地就脱离了轨道消失在了大气层。
后来的第三颗和第四颗都是在2022年发出。
第三颗卫星代号是“宇宙-2555”,4月30号发射出去,进入轨道后连激活都还没有激活,直接就进入大气层烧毁了,短暂的生命仅“维持”了20多天。
俄罗斯航天部门是越挫越勇、越勇越战,紧赶着就在2022年10月发射了本年度的最后一颗“宇宙-2560”。
这一颗是10月16日凌晨发射的,也紧赶慢赶了今年的最后几天,在12月10日完成了“意料之中”的坠毁。
一方面,俄罗斯军方自身发射成功的、现役在轨运转的侦察卫星数量仅有12颗,这属于已经严重不足了,而且其中多数还是该“退休”了却仍然在运转的卫星,这也正是逼得他们加紧发射侦察卫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所有发射出去的侦察卫星都遇上了要么脱轨、要么失效,要么啥声儿都没有就直接消失坠毁在宇宙的失败窘境,又是对俄罗斯航天部门的新一轮严重打击。
“军用侦察卫星”的存在本来就是进行各种军事或非军事的情报搜集,而对于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的俄罗斯而言,这情形实在不容乐观。
俄罗斯多颗间谍卫星的坠落,原因是什么?2022年的最后一颗间谍卫星是12月10日坠毁的,相关的专家分析和报道是在13号就跟着出来的。
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在《莫斯科时报》上告诉媒体:这一颗卫星失控坠毁的原因,和前几颗是一样的——都是压根没有进入其预定的运行轨道,只是在天空中短暂地停留了一下就咻地消失了。
而造成这个卫星无法进入轨道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披露,但经过分析之后也很简单。
首先排除年久失修、老化失灵的原因,毕竟发射上去才刚刚转完一圈就掉下来了,能年久失修到什么地步啊!那最后也最有可能的就是,俄罗斯卫星中心研发卫星时在哪个小细节或者小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俄罗斯一直非常忧患的光学电子元件研发方面。
虽然俄罗斯一直对外保密坠落卫星的具体性质和作用,但据一直紧盯俄方不放松的美国表示,2022年坠毁的两颗卫星都是军用光学卫星,功能也很明显:“永不眨眼”地全时段持续侦察目标信息变化。
军用光学卫星必定离不开光学电子元件。
俄罗斯的光学电子元件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大概就是坦克用的是白俄罗斯的火控瞄准镜,战斗机用的是白俄的光学仪器,侦察卫星用的是白俄的光学相机……基本跟俄罗斯无关的水平。
这其中很大是历史遗留因素。
苏联时代的电子工业产业是分工合作,乌克兰负责电子信息工业,那白俄罗斯就负责半导体工业板块和技术开发。
而随着时代更迭、苏联解体,俄罗斯的电子元件产业研发就相较于美国等大国显得滞后了许多。
总的来说,就是在真空电子管小型化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精细化晶体管的研发上稍逊一筹。
可偏偏,电子元件工业中尤其光学领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差之毫厘就是谬以千里。
比如,如果光学相机的镜头口径能增加30米,那静轨光学侦察卫星就能多1米的分辨率。
可事实上,这样大的镜头需要的技术和工艺不仅难以实现,如果在功耗、体积、运算能力和发射功率上哪怕差一点,就会造成n倍数代差的失误,就是永远也对不上豁口的楔子。
除了技术上的受限以外,他国的外部制裁使得俄罗斯本身的航天电子元件可靠性远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