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正式发布《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着力优化船舶产业产品结构,推动主力船型和海工装备结构升级,高端船舶占比达到60%,提升配套设备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船用低速柴油机全球市场份额力争达到30%。
900元就可刊登2022年新版中国造船海工地图
到2025年,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着力优化船舶产业产品结构,推动主力船型和海工装备结构升级,高端船舶占比达到60%
资料图/阮瑞旻 摄
规划提出,着力优化船舶产业产品结构,大力推动机器人、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高端机床等成套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推动主力船型和海工装备结构升级,高端船舶占比达到60%;提升配套设备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船用低速柴油机全球市场份额力争达到30%。
规划提出,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水平,形成上海智能制造新品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上新台阶。其中,将重点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制造型企业,推动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规划提出,实施支柱工业转型提升工程等重大专项工程,支持传统行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大汽车用钢、船舶用钢、高等级硅钢等产品产出,推动船舶制造企业向价值链顶端升级。
规划还将新型海洋经济列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将谋划布局的6大先导产业之一,提出重点发展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水下机器人、深潜器、海水淡化等深远海装备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对海洋风能发电、海洋能发电机组等研发制造,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力发展海洋信息服务,探索建立海洋大数据开放平台,拓展海洋信息数据增值服务。
规划还提出,聚焦氢能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强工业制氢提纯、电解氢等技术的研发应用,着力降低制氢成本、增强氢能供应能力;加强储氢、运氢相关技术、材料和设备研究,力争形成小规模示范应用;提高燃料电池核心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适度超前布局,加快推进加氢站规划和建设。
编辑来源 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