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激辩风机大型化:什么才是风电的目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力发电机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108
核心提示:在全球减碳行动和中国“双碳”目标的浪潮下,我国风电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装机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上半年招标量刷新历史纪录;全球风电整机商前十名的榜单中,中国企业已超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中国风机也在不断加速刷新大兆瓦机组的行业纪录,陆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15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16MW、18MW实现顺利并网发电,20MW已成功下线,25MW风电机组的研发也已纳入工作日程表……近年来,置身风机大型化热潮中的我们,在勇攀“绿色发展之峰”的路上,一直埋头向前,夜以继日,你争我赶,是否到了该歇下脚步

   

在全球减碳行动和中国“双碳”目标的浪潮下,我国风电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装机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上半年招标量刷新历史纪录;全球风电整机商前十名的榜单中,中国企业已超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中国风机也在不断加速刷新大兆瓦机组的行业纪录,陆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15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16MW、18MW实现顺利并网发电,20MW已成功下线,25MW风电机组的研发也已纳入工作日程表……近年来,置身风机大型化热潮中的我们,在勇攀“绿色发展之峰”的路上,一直埋头向前,夜以继日,你争我赶,是否到了该歇下脚步、稍作停顿的时候了?喝一口水,眺一眼山顶,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静下心来想一想:盲目在“风机大型化”这条路上卷下去,真的是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吗?01大型化不是“目的地”,度电成本下降才是“指路牌”让我们先来看看起步更早的其他工业制造行业的大型化历程,从中或许可以汲取一些经验与智慧:在飞机制造领域,“客机大型化”也曾备受行业推崇,更宽敞的空间、更大的载客能力、更长的航行里程和更好的乘行体验,让跨洋直飞服务成为可能。
曾被誉为“真正改变世界的飞机”的波音747孕育而生,空中客车(Airbus)的A380也随即而来,一时间,“超大型飞机”成为行业发展的“标签”,“更大”和“最大”成为航司竞争的目标。
然而,2021年,空客A380停产,2023年,最后一架波音747飞机完成交付,超大型远程宽体客机的快速发展至此迎来拐点。
与“空中巨无霸”类似的还有“海上巨无霸”,“船舶大型化”也曾备受造船业青睐,发展进程一度快速提升。
集装箱船实现了从上世纪70年代的188箱到2018年22000箱的跨越式发展;风靡一时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量也经历了暴涨暴跌的戏剧性变化,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球18000TEU及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1艘,但2016年的订单量则为零,2017年和2018年的订单量也仅为20艘和12艘。
这些“巨无霸”产品经历的市场接受度急速下滑,甚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局面,其背后是市场导向和经济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工业制造行业大型化发展的转折点,更深刻地印证了经济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在企业市场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对风电行业的思考同样如此,大型化不应是行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地,而是通过优化设计和提高运行效率,使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或项目收益率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和迭代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型化只是这一过程中的“副产品”。
通过研发更先进的风机技术,可以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故障率,从而降低度电成本。
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有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进一步推动风电行业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02大型化并非伪命题,而“不够理智的单纯大型化”确是真正的伪命题从技术替代的角度来看,其进步过程通常遵循“学习曲线”的规律。
这一规律揭示了在达到某个关键跳变点之前,必须经历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多次迭代,才能实现技术上的显著提升,并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对于风电行业而言,大型化的发展同样应遵循这一规律。
叠加了显著技术进步的风机大型化可以带来诸多优势,如单位容量的机组成本更低,土地使用效率更高,CAPEX和OPEX更少,这对于提高风电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是否过于心急的忽略了客观规律,盲目加速推动了这一趋势,以至于忽视了技术创新的长期积累和市场的真实需求?事实上,大兆瓦风机的出现,并非完全是代际技术创新的产物,而更多是部分企业牺牲短期利益,造成非理性市场博弈的体现。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部分风电企业过于“单纯”地追求大型化,以期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彰显技术能力。
然而,这种操之过急往往导致产品迭代周期的压缩,技术并未得到充分验证,生产制造工艺及项目建设水准更是难以稳定,质量问题频发。
与此同时,“莱特定律”明确指出,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渐降低,这一过程的实现得益于人工熟练度的提升、生产工序的优化以及原材料的节约。
然而,在风电行业的大型化进程中,我们是否真正实现了因生产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过去两年,风电行业的“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味急于追求大型化,也无异于舍本逐末。
在大型化这根看不见的指挥棒下,产品迭代周期被压缩,每一期的产品生产规模尚未得到充分扩大,成本尚未得到充分降低,便快速进入到下一产品周期。
这不难推断出,“大型化”的背后,一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低质量、无保障的产品挤占市场,而高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则被边缘化。
03“理智”的大型化,才是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想做到“理智”的大型化,需要整个行业跟随技术的进步,在性价比足够合理的情况下,保持有节奏的推进,支撑风机越变越“大”,越变越“强”。
只有坚定地投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技术代际的升级,将经过充分验证的产品逐步推向市场,进而真正满足市场与业主的需求,才能实现风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首先需要保证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这可以规范风机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市场需求。
通过设定合理的产品规格和上市时间节奏,可以减少因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避免生产工装、运输工具及吊装设备早于预期被淘汰等问题。
在行业标准的“保驾护航”下,技术创新和研发无疑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这不仅是提升风电发电效率和经济性的核心所在,更是实现度电成本有效降低的重要途径。
通过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技术,推动风电行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作为致力于融合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行业,风电还需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追求风机大型化的同时,我们必须确保风机的运行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
采用可回收的材料和部件、减少废弃部件对环境的影响等措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如果说风电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竞赛,那么所有整机厂商应该比拼的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实现风电全生命周期更高的发电效率与更低的度电成本。
而非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大风机“军备竞赛”。
风机大型化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复杂而重要的议题之一。
整个风电行业需要理智地看待这一趋势,综合考虑技术、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投入新质生产力,为机组大型化、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减少不良竞争和价格战、为抢占市场份额牺牲行业整体利益等行为。
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共同让大型化为风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文章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