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67年坐标:四川涪陵白涛镇(1997年后为重庆涪陵)事件:816地下核工程当年,地图上再也找不到这个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的小镇。
匆匆集结而去的6万部队力量也消失在茫茫的大山深处。
家人们联系不上,好好的一群人就像人间蒸发了,等他们再次走出山涧时,青年已成老汉,两鬓都已花白。
而等到这一天的到来,却是17年后。
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人们问起他们这些年的经历时,无人能够说清楚他们去了哪里?去干了什么?直到2002年,国家对816工程解密后,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才允许公之于众。
而真正被大众了解却是在2010 年后,816核工程作为红色景点对外开放, 随着游客的持续关注,世人才知道这段谜一样的历史,包括当年参与修建的所有工程兵才恍然大悟,他们曾经参与的工程建设是何其神秘、神圣和神奇啊!时间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8年,中苏联决裂,加之1964年美国与越南激战,并威胁到中国南部的安全。
中国深刻体会到要想在世界上生存,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东西”,当年已经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Dan,中国虽然有了一定的底气,但是实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上层决定:中国必须拥有军工厂!考虑到沿海地区不“方便”,于是选址一直从北方选到了南方,最后定在西南的大山深处。
因为这里交通闭塞,群山环绕,方便隐蔽,很适合搞工程建设。
1966年代号为816工程被正式批准下来。
从此,当地再无白涛镇,对外代号为“ 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和“重庆市4513信箱”。
襄渝铁路在此被迫改变线路,附近再也没有任何站点,原本生活在这一带的农民也以各种理由搬迁走了。
其实它就是一个核原料工业基地。
它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原子Dan的原料——钚239。
顺便科普一下:钚239在自然界中的存量几乎为零,所以必须依靠生产。
通常是通过化学方式,将铀238从核反应堆中转换,最终提取钚239。
所以,其中核反应堆技术是关键。
816核工程将建成核反应堆和化工后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
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工程兵等6万多人,先后集结到达四川省涪陵市白涛镇金子山深处。
工程兵进入单位时,要进行很长时间的保密培训和学习,紧接着是宣誓和考试。
通过一系列考核之后,过关的才可以正式入职。
待遇是每月享有13元的保密费。
医院、学校、等生活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不过一些路口、洞口和车间都设有警卫全天候值守。
生产区写有“军事重地严禁入内”的标语,如果要进洞,必须要办“进洞许可证”。
同事之间不会互相打听工作,每人只允许看自己的图纸,单位发的笔记本都是有编号的,每天下班前必须上交保密科。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沉默是他们的工作纪律和生活常态。
部队6万多工程兵参与整个工程建设,采取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昼夜保证运转。
金子山下,常年灯火通明,车辆川流不息,喇叭声、号子声、机器轰鸣声、广播声……人歇“马”不歇,24小时作业。
前后历时8年时间,陆续投入6万兵力,期间还牺牲了70多位战士。
最终,这座名为金子山的大山,几乎被掏空了,里面形成了巨大的山洞, 采出来的石方高达150万立方。
后来这被大家称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除了在山顶上有高耸如云的排风烟囱外,整个山体根本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殊不知,这座山已经被挖空了。
有关专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将这些碎石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总长可达1500公里。
相当于直接从816洞口一直延伸到广州。
816洞体规模 据介绍,816核工程地下共9层,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大型洞室有18个,其中最大洞室高达79.6米,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面积为1.3万平方米。
洞内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达到130条,可以容纳汽车自由通行。
“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的设计,在当时来看,确实先进,1978年还曾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据当年参与工程建设的士兵回忆:1973年8月中旬的几天,全体官兵集中进到山洞里学习,“3万多人,一个洞都没坐满”。
在那个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没有机械作业,施工都是靠钢钎、手锤、工兵铲、炸Y等传统方式完成的。
这一连串惊人数字的背后,凝结了多少战士的汗水啊,可见是多么大的工程啊!主要景点介绍挖空山体还是第一步,同时还要进行机械的安装工程和建设,这一阶段又耗时9年。
104大厅这是816工程中最大的洞室,高达79.6米,总共上下9层,形成了洞中有楼的结构。
洞内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坚固,完全可以抵御5000吨级原子弹的地面打击, 甚至8到10级地震也不能将它摧毁。
曾经这里安装了两台8万千瓦的核发电机,利用核反应堆的核进行发电,不过接到停建的消息后,这两台发电机已经被撤走了。
饮水洞因为在生产运行中,核反应堆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无限循环。
816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整个工程的饮水直接来自乌江,它的接水口就位于现在的涪陵乌江大桥桥头。
整个管道全长3公里,当年的饮水工程,就投入了一个加强团3000多名官兵的人力,总耗时4年多时间。
反应堆锅底 仪表室,101核反应堆,中央控制室……以及未被揭晓的一部分神秘面纱。
816工程为何被叫停?18年后,即1984年,816核工程洞体建筑已完成85%,安装工程已达60%,先后一共投入了7.4亿元。
据统计,如果继续投入1个亿的资金,816就可以生产核燃料了。
洞内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着,然而外面的世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此时,苏联陷入美国和阿富汗的军事博弈中,已经无暇顾及中国。
因此中美关系开始回暖。
国家层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核生产,不如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经济领域。
816工程被紧急叫停,它最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
816人的安置停建命令宣布后,不少人难掩心中的难过之情,甚至是失声痛哭。
这个饱含这一代建设者的心血就这样放下。
然而,摆在大家面前的是生存问题。
于是,军转民,二次择业,种庄稼,烤面包……“不救816,死不瞑目”,这是816原党委书记的铮铮誓言,于是,1993年,第一条化肥生产线投入生产,于是,816人才得以生存下来。
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立足于化工的同时,还在积极地拓建业务,将816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
如今,816已经成为景区,归涪陵交旅集团管理。
曾经这个神秘的工程已逐渐为世人所熟知,我们不禁感叹它神圣的使命和神奇的魅力。
如今,在距离洞口不远的一碗水烈士陵园,还静静地躺着70几位烈士。
为了祖国的建设,他们牺牲了大好青春,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归家没有忘记他们,人们永远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