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ZCS系列智能电容器是 0.4KV 低压配电网高效节能、降低线损、提高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的新一代无功补偿设备。它由智能测控单元,同步开关电路,线路保护单元,2台(△型)低压电力电容器构成。 替代常规由智能控制器、 熔丝、 复合开关或机械式接触器、热继电器、低压电力电容器、指示灯等散件在柜内和柜面由导线连接而组成的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体积庞大和笨重的结构模式,从而使新一代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具有补偿效果更好,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价格更廉,节约成本更多,使用更加灵活,维护更加方便,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电网对无功补偿的更高要求。
二功能特点
功能特点 | 功能说明 |
过零投切 | 实现电压过零投入,电流过零切除,投切涌流很小,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耐电压,电流冲击,功耗小,减少了常规电容器柜内 80%的能耗 |
温度保护 (选配) | 自愈式低压电力电容器内置温度传感器,能够反映电容器过电压,过谐波,漏电流过大和环境温度过高等情况下导致电容器内部发热,实现过温度保护,超过设定温度以后自动切除电容器,退出运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
智能网络 | 多台电容器联网使用时,通过时序竞争,某一台成为主控电容,其余皆为辅控电容,无须设置,构成低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如果个别从机故障,不进行投切动作,不影响其余工作,如果主机故障,其余电容再经过时序竞争,自动产生一个新的主控电容,组成一个新的系统;容量相同的电容器按循环投切原则,容量不同的电容器按适补原则投切;485 通讯接口,可以接入后台计算机,进行配电综合管理 |
积木结构 | 产品标准化、模块化,取代了传统的控制器、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可控硅、热继电器、电容器,将其合为一个整体,发热量小,组屏安装的时候采用积木堆积方式,电容器损坏时只需单体简单快速更换 |
接线简单 | 多台电容器组屏安装,生产工时比传统模式减少 60%以上,同时减少 80%连接线,减少 80%的节点,柜内简洁,在使用现场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成套厂的生产效率 |
扩容方便 | 产品体积小,接线简单,随着用电用户电力负荷的增加,可以随时增加电容器的数量,改变了常规模式因接线复杂,一成不变的局限性,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分期投资 |
维护方便 | 液晶屏中文显示保护动作类型,有过压、欠压、小电流、过温、电压谐波、电流谐波等保护;智能式电容器具备自诊断功能,可以在液晶屏上反映以上故障,有利于现场故障查找,产品整体质保一年,电容器损坏时只需单体简单快速更换,实现免维护 |
效果显著 | 保障系统电压稳定合格;提高功率因数,对投入电容器进行预测,若投入电容器过补,则不投入,避免无功超额而罚款;控制可靠性 100%,提高配变有功出力,减少增容投资,降损节能 |
三主要指标
技术参数 | 指标 |
基本参数 | 电源电压 | AC 380V± 20%(分补电容) |
电压波形 | 正弦波,总畸变率不大于 5% |
取样电流 | 0 ~ 5A |
测量频率 | 50Hz± 5% |
保护误差 | 电压 | ≤0.5% |
电流 | ≤1.0%; |
温度(选配) | ±1℃ |
时间(选配) | ±0.1s |
测量精度 | 电压 | 0.5级 |
电流 | 0.5级 |
有功功率 | 2.0级 |
无功功率 | 2.0级 |
功率因数 | 1.0级 |
安全要求 | 满足“DL/T842-200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中对应条款要求 |
无功补偿参数 | 投切延时 | >10s |
无功容量 | 单台≤40kvar总容量 |
联机数量 | ≤48路 |
使用条件 | 海拔高度 | ≤2500米 |
环境温度 | -25℃ ~ +65℃ |
相对湿度 | 40℃时20% ~ 90% |
大气压力 | 79.5Kpa ~ 106KPa |
环境条件 | 周围介质无爆炸危险,无足以损坏绝缘及腐蚀金属的气体,无导电尘埃,安装地不易剧烈振动,无雨雪侵蚀。 |
四 智能电容外观及接线端子定义 4.1 外观 网口是采样通讯位已经定义好,只要接进去就可以完成通讯。
序号 | 定义 | 说明 |
1 | HL1 | C1电容指示灯接线端子一端 |
2 | HL2 | C1电容指示灯接线端子另一端 380V指示灯 |
3 | HL3 | C2电容指示灯接线端子一端 |
4 | HL4 | C2电容指示灯接线端子另一端 380V指示灯 |
五 产品应用电气连接及接线示意5.1产品与电源端的连接导线规格一般情况,单台总容量为30Kvar以上的共补电容器,应采用标准 16mm
2截面积的多芯铜导线,其余规格的产品采用标准10mm
2截面积的多芯铜导线。5.2产品与产品间的信号线连信号线包括电流取样线、通信线(出厂时已配有,无须另配)。指示灯线(有控制器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外控信号输入线等。信号线上所载电流很小,选择强度合适的铜导线即可,一般采用载面积为0.75mm
2左右的多芯铜导线。5.3 正确的电气连接接口方式 5.4 电气距离及安装尺寸两台智能电容之间的间隔距离应≥5cm,考虑到散热。且≤20cm,相邻间网线长度为30cm.(客户如有特殊要求,可单独配相应长度的网线)。 5.5 控制器和智能电容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