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俄媒:中国研发新技术缓解全球变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86
核心提示:俄罗斯自由媒体网12月6日刊发记者康斯坦丁·奥利尚斯基撰写的题为《中国科学家知道如何缓解全球变暖阻止世界末日》的报道,全文编译如下:全球变暖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停止——中国科学家将冷却地球。他们发明了一些革命性技术,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储存绿色能源。借助这些技术,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吃”二氧化碳的微藻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部分的电力仍依赖煤炭。与此同时,中国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也很大。2020年在中国发生的灾难性洪水造成了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12月6日刊发记者康斯坦丁·奥利尚斯基撰写的题为《中国科学家知道如何缓解全球变暖阻止世界末日》的报道,全文编译如下:全球变暖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停止——中国科学家将冷却地球。
他们发明了一些革命性技术,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储存绿色能源。
借助这些技术,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吃”二氧化碳的微藻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部分的电力仍依赖煤炭。
与此同时,中国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也很大。
2020年在中国发生的灾难性洪水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此前人们一直缺乏以有利可图的方式来利用二氧化碳。
中国学者发现,藻类可以“吃”二氧化碳,且比树木还快。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团队研究了微藻的能力,它们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可作为生物燃料的油。
单细胞微藻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水体中。
中国科学家建议培育一种新的经过基因编辑的藻类,它将能够比现有微藻更快地处理二氧化碳。
新型微藻可以产生更高浓度的富芳烃生物燃油。
超级钒电池在不久的将来,利用先进技术可以储存“清洁”能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了这样一种技术:全钒液流电池。
研究人员表示,钒电池安全、可靠、寿命长、可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
辽宁省已经建成基于该技术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按照中国居民日常生活每日人均用电2度左右计算)可以供应20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
该电站相当于一个“电力银行”,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在电网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给电池充电;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将储存于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放电。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先锋说,以风能、光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这对电网稳定运行与能源持续供应提出了重大挑战。
大规模储能电站对于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保障电力安全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新型制冷技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绿色环保制冷新思路。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生活质量改善,全球制冷需求将继续增长。
同时,由于全球变暖,肉类和奶制品行业也受到影响。
奶牛因气候炎热体重增长缓慢,产奶量下降。
全球变暖令美国畜牧业每年损失约400亿美元,全球损失数千亿美元。
各国牲畜饲养者在奶牛场使用专门的制冷设备。
然而,现有制冷设备主要采用气体压缩循环技术,通过制冷剂达到制冷效果,能耗较高,且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变暖。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正构烷烃(石蜡的主要化学成分)在一定压力驱动下通过液态、固态相变能够实现制冷效果,为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开辟了新思路。
制冷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总排放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研人员利用石蜡液态、固态相互变化从而产生热响应的环保制冷技术,可以使制冷设备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零碳排放。
10月30日,辽宁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并网发电。
图为液流电池设备。
(视觉中国)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