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直有一个疑问:地球内部的高温是核聚变导致的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
事实上,地球只不过是一个还没有冷透的煤球而已,与核聚变连边也挨不上。
太阳中心温度1500万度,压力3000亿个大气压。
地球多少?核心6000度,压力300万个。
比太阳少了多少数量级?俺数学不好,自己去算吧。
而且太阳中心的核聚变主要不是靠温度,而是靠那巨大的压力,靠那点温度是维持不了核聚变的持续性的。
比如在地球上制造不出那么巨大的压力,可控核聚变就只有提高温度,所以要达到一亿度才能够获得稳定持续的可控核聚变。
这下明白了吧,地球中心那点温度和压力与核聚变是半点关系也没有。
那为什么说地球只是一个没有冷却的煤球呢?这得从太阳系的形成说起。
太阳50亿年前形成于一坨巨大的分子云,这个过去说过多次,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欢迎查看时空通讯过去发过的相关文章。
这坨分子云聚集收缩后被太阳占有了99.86%的质量,剩下的一点渣滓就形成了八大行星和众多的矮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地球有幸分得了0.0003%这么一点残羹。
太阳形成于一团烈火,地球其实也是浴火而生,就是一团烈火熔融的岩浆渐渐滚起来的,由于重力作用,就成为一个燃烧的火球,中途又被无数的陨星撞击,最大的就是形成了月亮的“忒伊亚”,这是一颗相当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亲密接触后,爱得死去活来,岩浆冲天,最后得到了爱的结晶~月球。
而我们的地球被这激情一撞撞歪了脖子,从此只得歪着脑袋转了。
原来重叠在一起的赤黄两道,分道扬镳形成一个23°26'的夹角,不过因祸得福,地球从此有了春夏秋冬。
从那以后,地球继续顶着或许吃“忒伊亚”醋而愤愤不平的小陨星们攻击,一边开始冷却,45亿年过去了,生命繁衍,地球已是万物葱茏,但炽热的心却依然在燃烧。
这就是煤球还没冷透的故事。
这个煤球至今还没有冷透,不光是煤球诞生时剩下的余热,而是过去就没有烧透,这些年一直还在烧着,这个烧着的就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相当于天然的核反应堆在不断的裂变,这才是如今地层深处大部分热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