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道被抓了。
可把他师兄兼领导卡皮查给愁坏了。
心说朗道这是得罪谁了?一个物理学家招谁惹谁了。
那些契卡人员是好惹的吗?这可要了老命了。
那年头正式大清洗最恐怖的时期。
好多人被抓走再也没回来。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啊。
卡皮查开始上下奔走找各路领导人去求爷爷告奶奶。
给斯大林写信就写了好多封啊。
去见莫洛托夫、去见米高扬、最后找到贝利亚。
各路菩萨都拜了。
求他们把朗道给放出来啊。
一介书生能干出啥大逆不道的事儿啊?八成是有人借机整朗道。
跟朗道私交很不错的另外一位科学家叫伽莫夫,就是提出宇宙大爆炸模型,同时预言了微波背景辐射的那一位,这位科学家比较幽默,但是政治敏感度是真高。
借个机会出了国就再也不回苏联了。
卡皮查最后给斯大林写信啊,以自己身家性命担保朗道。
他说自己刚刚发现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现象。
叫做超流。
这个现象要用非常高深的量子力学才能解释。
这事儿非朗道不行。
别人玩儿不转啊。
而且话里话外的还暗示,你要不把朗道放了。
那我们这帮子科学家的心可就都凉了。
我们就不跟你合作了。
要知道斯大林对于文科生那是从来不客气。
但是对理工科人才,那是有所顾忌的。
你可以不看小说不听音乐。
但是你的工厂不能停工啊。
还要拼命的造飞机大炮,要准备打仗呢!苏联旁边可是趴着个纳粹德国,希特勒和斯大林相互之间就没信任过。
为朗道奔走的科学家还不止卡皮查一个,波尔还给斯大林写了信。
最后,朗道被关了一年,放出来的时候已经没人型了。
被折磨的很惨。
他特别感激卡皮查。
要不是人家拿身家性命担保朗道,朗道恐怕小命不保了。
但是要不说朗道是天才呢。
在监狱里面,那已经在脑子里写好了几篇论文,连公式计算都搞定了。
只要从脑子里面 copy 到纸上就能发表。
后来朗道一出手,果然很厉害,马上为超流现象整理出了理论框架。
所谓超流现象就是极低温度下的液氦表现出来的反常的流动性。
比如可以沿着0.1微米的毛细管流动,完全没有粘性。
阻力非常小。
你拿个圆盘放到液氦里面转动,也是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这种现象是普通的流体完全没有的特性。
液氦还具有极好的导热性,热导率为室温下铜的 800 倍。
这些现象虽然是宏观现象。
但是归根结蒂是要到量子水平上去找原因。
因为量子是有自旋的。
这事儿需要用爱因斯坦波色凝聚去解释。
这门学科叫做凝聚态物理。
朗道是这方面的泰山北斗。
后来朗道在苏联获得了崇高的荣誉。
成了苏联物理学界旗帜。
一直到苏联解体,大批的档案材料公布。
大家才发现。
当年朗道被抓那不是得罪了人被人诬告的。
他的确和一帮子学者搞了几千份反斯大林的传单打算劳动节上街散发。
契卡已经盯了他们好久了。
在他们行动之前把他们全都拿下。
4 月 28 号他被抓,过几天就五一劳动节了嘛。
卡皮查当时不知道啊,要不然怎么敢用身家性命打包票担保朗道啊……我们再讲回西欧这边儿。
1938 年,德国那边儿也不太平啊。
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难。
波尔到德国访问,正好碰上了莉泽·迈特纳。
她跟哈恩合作了好多年了。
大家关系都很融洽。
波尔很隐晦的问了她一句,走不走?莉泽·迈特纳当然要离开德国。
现在犹太人危险啊。
波尔心领神会,回去就发邀请函。
莉泽·迈特纳就离开了德国。
随身只带了两个小箱子。
现金只有 10 马克。
哈恩的母亲送给莉泽·迈特纳一个钻戒。
告诉她这是给她以备不时之需。
老太太想的还挺周到。
也可见哈恩家里都对莉泽·迈特纳很熟啊。
莉泽·迈特纳提心吊胆的终于在 8 月份来到了挪威,可算松了一口气。
她后来到了瑞典,在诺贝尔研究所找到个工作。
但是他的上司对她不好。
工作条件比柏林要差。
那也没办法啊,毕竟没有性命之忧啊。
在德国犹太人日子不好过啊。
莉泽·迈特纳的外甥弗里施正好到了斯德哥尔摩来度假。
自然要来看看姨妈。
{!-- PGC_COLUMN --}莉泽·迈特纳正在看的一封信就激起了弗里施的兴趣。
哈恩正在描述一种以前没遇到过的情况。
过去大家研究放射性。
大家发现。
原子核会发生变化。
发出 alpha 射线的话。
原子核就会扔出两个质子两个中子。
那么放射性元素就会变成另外的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里面降两格。
这个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像哈恩他们一帮子人在拿中子轰击原子核。
他们原本是巴望着万一原子核粘上一个中子,这个中子发生衰变,变成了质子。
那么原子核不就多了一个质子吗!那么元素周期表里面就会升一格啊。
原子序数加 1 啊。
反正不论是 Alpha 衰变也好,被中子轰击粘上一个也罢。
反正原子序数都是小范围波动。
像铀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92。
加加减减总不会相差太大。
最后衰变成铅,原子序数 82。
扔出 8 个alpha 粒子和 6 个 beta 粒子。
法国的依琳.约里奥居里和南斯拉夫的萨维奇发现,里面有一种半衰期为3.5小时的元素。
他们觉得这不就是铀元素的那个邻居叫锕吗!他们想把这种元素分离出来,但是却失败了。
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
用慢中子轰击铀原子核。
产生的物质里面居然发现了钡元素。
钡元素的序号是 56,离开元素的序号 92 差的太远了。
而且还伴随着大量能量的释放。
用现有的理论是不可能解释这种现象的。
这到底是怎么怎么事儿呢?莉泽·迈特纳看了哈恩的来信,觉得非常兴奋,这是她和哈恩当年预言的事儿出现了。
外甥弗里施也对物理学很熟悉啊。
就跟他姨妈一起合作,写了一篇论文。
他们描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现象,他们起的名字如今听来也是如雷贯耳啊,叫做“核裂变”。
论文篇幅很短,一页纸的样子。
里面清楚地描述了钡元素的由来。
这么轻的元素从哪儿来的?很简单,铀的原子核被打碎了,打成了两半。
92 号元素打碎了变成 56 号元素,大差不差是一半嘛。
1939 年一月份,这篇论文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7年之后,大家将亲眼见识到这东西有多大的作用。
还是在 1938 年的 11 月份。
希特勒发动了水晶之夜。
犹太人的店铺都被砸的粉碎。
一夜过来,橱窗的碎玻璃洒满了街道。
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刺眼。
作为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人也推出了反对犹太人的法案。
1938 年 12 月,费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到斯德哥尔摩去领奖。
领奖当然很风光啊,要演说,要参加晚宴,跟政要名流碰面。
他的夫人是犹太人。
最近正碰上对犹太人的迫害升级。
费米决定不回意大利了。
两口子去美国。
费米为了防止意大利当局怀疑阻挠,他先去了意大利大使馆。
询问一下,回意大利要办哪些手续啊?自己护照有啥问题啊等等。
意大利驻斯德哥尔摩的使馆工作人员都一个劲儿的暗示他,费米教授,您还回去干啥啊?你还不快跑啊!费米顺坡下驴啊,一扭身就去了美国大使馆。
询问签证事物。
偏巧签证官耳目闭塞,不认识费米教授。
其实外头报纸上到处是大标题费米获得炸药奖。
国王接见,啥晚宴之类的。
使馆的这位,压根儿没看见。
他对费米还是很客气啊。
他说美国还是欢迎欧洲移民的。
但是我们美国不欢迎笨蛋。
需要先做个智力测验。
费米一听这是哪一出啊?合着我拿个诺贝尔奖,还不入你法眼?他忍着没说。
万一人家拒签怎么办啊。
第二天他又去美国大使馆。
人家大使亲自出来道歉。
手下人太笨,有眼不识泰山啊。
费米就这样,一溜烟儿的去了美国。
就在希特勒他们对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迫害的这个当口,1938年年底左右。
巧不巧碰上了原子核物理的巨大发现。
大批的物理学家是犹太人。
核裂变算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也为后来德国在原子武器方面的落后埋下了伏笔。
就在 1939 年的夏天,一群匈牙利犹太人来到了爱因斯坦的家门口。
爱因斯坦在美国已经好几年了。
这一天又同胞到访,那也要接待啊。
进门的是两个人。
领头的是自己的朋友叫西拉德。
这个西拉德跑来递给他一封信。
叫他最好在上面签字。
爱因斯坦一看是一封劝美国总统罗斯福研制原子弹的信。
其实爱因斯坦本人注意力并不在核物理上。
他对这事儿也就是大致理解。
西拉德可是行家里手。
因为他早在 1933 年就设想过,假如中子打进原子核,原子核吐出两个中子。
然后继续磕碰旁边的那些原子核。
这样中子就会越打越多。
形成连锁反应。
他最近看到哈恩和丽泽的研究成果。
他发现当年他设想的这种链式反应完全可能在核裂变的过程中发生。
同时伴随着去大能量的释放。
西拉德和费米一合计,这事儿好像能造武器啊。
西拉德就坐不住了。
这种超级武器要是搞出来。
那还了得。
德国的物理那是很强悍的。
有一帮子很厉害的物理学家。
哈恩可是德国人啊。
西拉德不是一个人,匈牙利有一大帮子犹太人都跑到美国来了。
他们都这么认为。
门口没进屋的那个更厉害,那个家伙今天是当司机开车,他就是爱德华泰勒。
当年还在莱比锡大学给海森堡打过下手。
未来的氢弹之父啊。
爱因斯坦仔细看了看这封信,最后自己签了字。
西拉德他们就开始想法子寄给罗斯福总统。
其实他们走的门路很多。
这封短信最后起到啥作用呢,也不好说。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罗斯福压根没时间看这封信。
最后一直都没拆开。
反正爱因斯坦觉得,不能让希特勒抢在前头。
那可要出大麻烦。
罗斯福最后是知道了科学家们的建议。
他将信将疑啊,他不知道这事儿能不能成。
其实世界上也没人知道啥时候能造出原子弹,你造出来还赶不赶趟只有天知道。
大笔一挥先拨了巨款研究,多少钱啊?6000 美元。
其实罗斯福也就是让他们搞个可行性研究。
他们这会儿是夏天,八月份的事儿。
到了 9 月份,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
苏联 16 天以后从背后插了一刀。
波兰顶了一个月就亡国了。
快的难以想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然后就是各个国家纷纷宣战。
英法两国叫的厉害,但是身子都不动窝。
号称是静坐战争和奇怪战争。
但是德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就断了。
海森堡想和英国的狄拉克联系,那就联系不上了。
其他人也困难啊。
这时候,党卫军找上门来了。
啥事儿找海森堡啊?德国人果然也打起了原子武器的主意。
德国占领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在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
他们就必须哗啦一帮子人搞研究啊。
那么这事儿找谁来负责呢。
当然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希姆莱来负责。
他又不懂核物理。
德国的科学家多啊。
虽然走了一大批犹太人。
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哈恩和斯特拉斯曼这二位是核裂变的发现者啊。
德国还有劳厄(1914 年诺贝尔物理)、波特(Bothe,1954 诺贝尔物理)、盖革(盖革计数器的发明者,他进行了α散射实验)、魏扎克、巴格、迪布纳、格拉赫、沃兹。
还有海森堡。
党卫军来找海森堡,就是要他出任原子武器的总设计师。
当然啦,他是负责理论的。
实验部分还是交给哈恩吧。
那玩意儿他擅长。
哈恩比海森堡大了 22 岁。
这是典型的老少配啊。
1939 年 9 月 26 日,德国军方制定了铀规划,着手开始进行核武器的研制,以海森堡为首组成特别小组负责研究工作。
计划代号叫“铀俱乐部”。
德国人这就甩开膀子干了。
可见西拉德他们的消息渠道是准确的。
爱因斯坦发出那封信是 8 月 2 号的事儿。
海森堡其实内心不认同纳粹,也不喜欢那个小胡子希特勒。
海森堡是个非常高傲的人,天才通常也都很自负。
当然看不起这个小胡子希特勒。
但是他要为国尽忠啊。
海森堡是德国正统教育熏陶出来的标准德国好青年。
虽然他那时候已经不再年轻了。
德国核计划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