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企业,我们常将其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而国有企业中又有着地方国企和中央企业之分。
就像航空公司中,有三大央企航空公司,四大地方国有航空公司,民营三杰等等。
而中央企业就是通常所说的央企,都是自带光环,因为央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很多时候都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常常被称为共和国长子、顶梁柱。
比如国航、东航、南航在我国民航业的地位自然是举足轻重。
那么我国到底有多少央企呢,民航企业中又有多少家央企呢?一、狭义和广义的央企央企和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央企指的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企业,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央企。
广义的央企包括国资委、财政部、文化部等中央部委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
实际上这些央企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都是由国务院或中央部委出资、持股的企业。
二是领导人员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央组织部、国资委等其他中央部委管理的企业。
二、四类央企128家总的来说,有这么四类。
分别为:实业类、金融类、文化类以及行政类。
一是实业类央企,也就是狭义上的央企。
指的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直接管理的企业。
截止目前,国资委共管理96家中央企业。
二是金融类央企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直接管理的企业。
主要由各大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以及资产管理公司构成,区别于实业类由国资委管理负责,金融类的央企主要由财政部负责。
截止到目前,我国共有26家金融类的央企,数量仅次于实业类央企。
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 中国进出口银行3. 国家开发银行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8.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10.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12.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14.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15.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6.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7.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8.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1. 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2. 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23.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4. 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5.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6.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是文化类央企主要是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文化部或广电总局管理的文化企业。
目前仅有三家分别为:文化和旅游部管理下的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广电总局管理下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负责组建和代管)。
四是行政类中央企业分别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带有行政管理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企业特征的央企,这也是比较少见的。
比如我们所说的铁老大,后来就分成了铁路局和铁路集团,但集团的规模和职能要远远大于铁路局。
所以当年拆分后,“末代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成为首任铁路总公司的总经理。
而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实际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我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对全行业“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行政管理特征更加无疑。
其实最早我国的民航业也是三合一体制,集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三位一体,后来成立了航空公司,再后来机场与管理局分家,将机场交与地方管理,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的情况。
所以,老一点的民航人经常说天下民航一家人,因为原来大家本来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只不过后来分家时,有的去了局方,有的去了航空公司,有的去了机场而已。
甚至有许多人还怀念当年的峥嵘岁月,毕竟那年月都是垄断下的行政体制,没有竞争,所以显得是民航高高在上,被旅客打、骂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如今经常有民航人被旅客打骂也是非常不正常。
三、央企的级别国人自古以来都有级别的概念。
在古代什么录尚书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宰相。
一品、二品、三品,甚至大家称之为的七品芝麻官,甚至上都是级别观念。
所以大家都央企的级别特别关注。
所有的央企只有两个级别。
一是副部级单位,另一便是厅局级单位。
当然特殊情况下的高配领导,比如铁路集团的第一任总经理盛光祖是正部级领导。
对于有行政级别的领导比较方便的是直接可以到政府中任职。
比如近几年就有好几个行长、副行长到一些省里去担任负责金融事务的副省长。
国资委管理的96家实业央企中,共有51家副部级央企。
财政部管理的26家金融类央企中,五大国有银行、四大报销保险公司、三大政策性银行、两大金融集团(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以及一家主权基金公司中投,15家公司为副部级单位,其余均为正厅级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管理的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为副部级央企。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三家行政类公司都属于副部级央企。
共70家副部级央企,其余148家均为厅局级央企。
四、国资委管理下的央企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信息显示,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将中国普天整合以后,国资委管理下的央企由97家减少至96家。
国务院国资委本次公布的96家央企中,前51家为副部级央企。
即从排序第1位的中核工业集团,到第51位的中国商用。
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排序,是严格按照行业安排的。
一是军工板块。
第1至第10,是军工巨头。
中国所有重要的航空母舰、洲际导弹、核潜艇、轰炸机、歼击机、直升机、主战坦克、火炮、弹药,以及嫦娥、天宫、神舟等航天工程,都来自这些军工巨头。
前8家是核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船舶、兵器工业、兵器装备、电子科技等8大军工集团。
第9位和第10位分别是2016年组建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和2020年成立的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
中国航发集团与民航有点关系,未来民航所用的国产发动机就指望他了,不过航发集团主要还是造军用发动机。
中国融通则前身叫军产筹备组,他们要管理经营的,是军队移交的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等。
第二是石油板块。
第11至14位分别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桶油”,以及2019年12月成立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
第三是电力板块。
第15位至22位的8家公司包括2家电网公司和6大发电集团。
第四是通信板块。
第23至27位的5家公司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卫星网络集团。
第五是汽车板块。
第28、29位是一汽和东风,总部一南一北,分别位于长春和武汉。
第六是机械板块。
第30位中国一重和第31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
第七是电气板块。
第32、33位是哈尔滨电气集团和东方电气集团。
第八是钢铁板块。
第34、35位是鞍钢集团和宝武钢铁,第36位则是中国铝业集团。
第九是运输板块。
第37位从事海运的中远海运集团。
第38至40则是三大航空集团中航、东航、南航,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航空枢纽。
第十是其他板块。
第41至51位的公司包括化工、矿产、建筑、贸易、旅游等领域。
其中第48位至50位是3家总部设在香港的中资央企,即招商局、华润、港中旅。
第51位就是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商飞。
从各个行业的排名可以看出,因为部分行业只有1个公司所在放在后面。
从构成行业板块的角度来看,三大航与海运企业一起被放到了最后一个板块,且在中远海之后,由此也能看出民航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真实地位。
五、7家民航央企从此次公布96家央企名单来看,属于民航业有7家单位,其中4家是副部级单位,3家为厅局级单位。
一是民航运输企业。
第38位的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主要有国航股份、国货航等公司。
第39位的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有东航股份、东航物流、东航租赁等公司。
第40位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有南航股份、南航资本控股、南航传媒等公司。
二是民航客机制造公司。
第51位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商飞于2008年5月11日在中国上海成立,是我国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我们都知道中国商飞主要有三种机型。
ARJ21支线飞机,已投入商用,目前国内包括三大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已经运营该飞机。
C919干线飞机,我们通常所说的大飞机,据相关消息,该飞机有可能今天交付东航,东航也作为全球启动客户。
C929宽体飞机,与俄罗斯合作研制。
前两种机型都没问题,宽体机与俄罗斯合作能否顺利,还要打个问号,翼哥认为还是靠我们自己比较靠谱。
以上四家均为副部级单位。
还有三家厅局级单位。
第82位的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航信。
我们知道民航所用的售票系统以及离港系统都是中航信的。
中航信旗下有个航旅纵横APP还不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依靠中航信的系统垄断而带来的信息和数据优势。
第83位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航油。
我们知道在国内买卖油的单位都是有钱的主,中航油虽然低调,但是有钱。
翼哥记得许多年前刚毕业那会,最羡慕的是那些到中航油的同学。
第84位的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实际上他们就是贸易商,赚中间差价的,以前航空公司都必须通过他们向波音、空客买飞机,到这些公司的出国机会非常多。
以前经常看到领导人与波音或空客签订购买飞机的大单,实际上都是由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和波音、空客公司签署的。
当然除此之外,排在第4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其旗下的西安飞机工业制造的新舟60飞机,民航业也有运营。
排在第9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其一部分任务也要研制民航飞机所需发动机。
总体看来,在96家央企中,民航7家,占了7.3%,数量上还算可以。
但整体收入、利润、旗下上市公司数量与其他央企比较起来还有较大差距。